好多年前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记者进山采访,看到一个放羊的孩子,就和他聊天问:放羊为什么?回答说:卖钱。问:卖钱干什么?盖屋。盖屋做什么?说媳妇。说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于是,放羊——卖钱——盖房子——说媳妇——生孩子——放羊——卖钱——说媳妇——生孩子——放羊......的人生怪圈就这样流传开来,成为众多家长和社会学家、教育家们为年轻人励志的论据。为了改变这样的人生怪圈,大学扩招了,好孩子全都发奋读书了,而且千军万马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成为曾经的“天之骄子”。
然而,成为“天之骄子”的好孩子们的人生就都能得到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身心疲惫的书呆子背着书袋子走向了社会,面临的是失业的困苦,那种赶考的劳碌、求职的彷徨、内心的焦虑与困惑,和放羊发的孩子的人生何异?读书——求职挣钱——结婚生子——读书——求职挣钱——结婚生子——读书......不也是一个怪圈?
读书的好孩子和放羊的笨孩子的人生殊途同归。可是,他们的殊途同归还是有着差异的。那就是放羊的孩子们,他们有着快乐的童年,读书的孩子们却没有;放羊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及早就成为财富的创造者了,他们的人格是独立的,有尊严的,读书的孩子读书十多年全是消费一族,大学毕业了没有岗位就业,依然还是消费一族,他们的人格是寄生的,是缺少尊严的;放羊的孩子的青春是清纯的轻松的,读书的孩子的青春呢?则是焦虑的焦躁的。于是,真有不少读书的孩子发出感慨说:早知今日,还不如轻松放羊呢。
我也是身领神受大学生们毕业即失业、求职如挣命的青春人生之后才突发奇想地将放羊与读书做比较的。看了上面的和下面的两幅照片之后,是否觉得我的思维属于正常?是否觉得我们的社会属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