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乱之下必有凶险


大乱之下必有凶险

■ 徐晨华

 

  20日早上,堵死在路上。

  20日晚上,堵死在路上。

  习惯了北京的“堵”,这也许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一个“堵”字嘛。我之前已看过了三届北京车展,也大致明白北京人做展会的水平如何。对今年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也大多心中有数,暗中提醒自己,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尽量避免难题。

  可是,我还是没有想到。岂止一个“堵”字了得,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之乱的车展。

  20日媒体日当天,我6点半早早爬起,7点准时从北京中旅大厦去往远在顺义的新展馆。原本正常只有40分钟车程的行程,我们乘坐大巴竟用了足足1.5个小时。我原以为,那天正巧周日,如果一早7点出发,完全可避开交通高峰期,可以从容提前进入展馆。事实也果然如此,尽管在路上大巴晃晃悠悠,偶尔有些拥堵,但是还不至于完全堵“死”。

  可是,临近新展馆门口了却只能干巴巴地看着自己动弹不了。一路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车和大巴、中巴,夹杂着焦躁不安的轰鸣声,热闹地排成了一字长蛇阵。我乘坐的大巴司机忍不住用标准的“京片子”骂了一句,抱怨完了之后便接到电话称大巴不能开进展馆,所以现在所有的车辆都必须在门口下车。

  顶着突如其来的寒风,步行了大约6分钟,我才赶到展会的正门口。那时,天已经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密雨。提前到的记者和厂商代表们都一同被排挤在门口。问保安:“到点了,下雨了,为何不开门放行?”,答曰:“没有等到上面通知。”后来,终于等到开门放行之时,所有人一拥而上,瞬时将整个安检门全部挤爆,整个安检的会场一片“嘀嘀”声,安检门上的报警声音很刺耳。所谓安检,也形同虚设。

  更有甚者,没有任何证件在媒体日当天进出自如。让我更吃惊的是:在各个展馆之内,几乎各个安全通道也全部锁死。更恐怖的是:21日那天,连每个展馆相互连接的通道也被人为封锁。

  20日晚上,在回来的路上,又堵“死”了。在长达2个多小时的回程中,一群被冷雨浇湿的记者忍不住地骂骂咧咧:“没有准备好预备恶劣天气”、“没有准备好停车等配套服务”、“也没有对保安人员进行过专业训练”……

  我没有搀和进我这帮同行们的讨论中来。看完这个自主品牌貌似强大的车展,我一直在想,姑且不说汽车领域的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真伪。就我仅以一名参加展会的普通观众身份来说,在未来的几天可能出现的观众高峰期,要万一被藏独分子等坏人利用了,怎么办?更要命的是,北京做一个小小车展都这么乱,今年的奥运会还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