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


 

高职如何在质量提高的道路上快步前行?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全国产学研教育协会副会长李进认为,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其生存和发展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依据,以市场所需的人才及规格为导向的。对此,他认为有三条实践路径可走:首先是课程路径。要做好适合人才规格的课程设计,形成课程模块,包括课堂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不同的课程模块组合组成学分模块,考虑学生学了什么模块,拿到什么学分。其次是学生的证书路径。有了模块组合、有了学分组合,学生就能根据个性需求拿到各种证书,多证书构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第三是社会路径。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并针对行业标准和能力结构进行学习补差,以便能够顺利进入社会的某个行业。课程设计、学分组合、多种证书及社会准入,这是高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的方向。

北京教科院职成教育研究所所长邢晖认为,提高高职质量有四个要素至关重要。一是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群或具体工种相链接的专业设置,决定人才培养的品种,只有适销对路,才能出口顺畅,而宽和窄、学科性和职业性、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需要符合社会和学生两种需求,从而以特色和品牌取胜。二是实训。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都不可少,校企合作能使实训条件和效果得到可持续发展,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作保障。三是课程。这是职业院校的服务产品,是决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素质的重要因素。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程的结构与功能、课程的内容与实施方法、课程的考核与评价等是创新工程,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四是师资。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问题、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问题能够得以完善,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工学结合。对此,专家建议,政府应尽早出台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的政策和法规,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提供政策和法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