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中的奥运


不久前,青岛海域出现大量海藻,覆盖了奥运会海上项目的全部海域,严重威胁着这些项目的正常进行。目前有关部门发动数千人轮班清理拦截,但海藻的威胁依然挥之不去。

 

这不仅是环境对奥运会的挑战,也是环境对整个中国体育的挑战。海藻的污染不是第一次出现。去年太湖的蓝藻污染也震惊了全国。随着环境的恶化,日后这样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可谓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我日前曾撰文指出,奥运会后,中国如果能够借中国水上项目的优异表现而在民间普及这些项目,将创造一个巨大的体育产业,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并有保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次奥运会属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赛事,国家可以调动全国的资源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估计青岛海域的问题能够解决。但是,奥运会以后怎么办?如果海藻水藻大肆横行,哪里能有这么多人力来对付?这些水上生物污染的泛滥,自然也封杀了未来中国民间水上项目普及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对付这样的污染,需要一个根本的解决方案。

 

其实,海藻水藻泛滥是个全球的现象。有专家指出,这样的水上生物污染,是挑战也是机会。因为海藻水藻可以成为生物能源的材料。如果加强相关的研究,就可以加以合理利用,用市场手段除掉此害。

 

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海藻水藻肆虐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地球的暖化,使许多水域温度上升,刺激海藻水藻的生长。第二个原因,是人类行为带来的污染。特别是各种肥料使用于土地,又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海湖池,使水中有大量适合这些海藻水藻生长的养分。海藻水藻的繁殖速度又奇快,有的品种一两天内就能翻倍。因为这些东西的肆虐,造成水中缺氧,殃及其他水中生物。目前治理最好的办法,还是用人工的办法将这些海藻水藻搬除。这就好象是水中割草,费时费力。当然,用药毒杀的方式也可能有效。但是药能毒杀海藻,也能毒杀其他生物甚至人类,后患无穷。所以,除了最原始的水中割草的方法外,人类似乎别无选择。

 

彻底根治这一祸害,单靠政府动员是不行的。试想,几百平方海哩的海域被海藻覆盖,并且每一两天内扩张一倍,岂是一般的人力所能招架?这就让人想起了科学家们治理虫害的办法:不是人工杀除,而是引进这些害虫的天敌,让这些天敌吃掉害虫。海藻水藻的天敌也有,那就是对石油如饥似渴的人类。如果人类能把这些海藻水藻变成油,有多少海藻水藻就能消灭多少。

 

众所周知,石油危机已经刺激了生物能源的崛起。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乙醇。这是一种燃油的代用品。目前的乙醇,主要有美国用玉米制造的和巴西用甘蔗制造的。玉米造的乙醇成本高,效能低,并且与人争食,导致了粮食价格的高涨,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甘蔗造的乙醇则效益好得多,目前在巴西非常普及。许多巴西的车是灌的就是这种乙醇。不过,甘蔗毕竟也是食品,拿去造乙醇,糖的价格就高了。说到底,这还是在与人争食。

鉴于这种难局,一些科学家和再生能源公司已经开始开发用废弃植物或者无用植物制造的乙醇。在这方面,海藻水藻是最理想的。这种植物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加以利用后,既产生了能源,又清理了环境,一箭双雕。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中国作两件事:第一,加强有关植物再生能源的研究,发展相关的技术。第二,给生产这类植物再生能源一定的财政补贴。毕竟植物再生能源的成本目前还是比油高,在价格上还难以竞争。比如,把清理这些海藻水藻的钱,直接用于补贴用海藻水藻作为原料的植物再生能源的生产。这样缓解了油价的压力,清理了环境,也不特别消耗国家的资金。

 

这种政策自然将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使那些制造再生能源的企业对海藻水藻如饥似渴,会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竭泽而鱼的收集。这样,通过市场竞争,中国的江河湖海的水面就会再次清澈起来。各种水上运动,也就能够找到普及和发展的空间。我希望奥运不是给中国带来一时的热闹,而是能根本上转化中国人的健康和运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