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万人购房团自我救赎的困境
牛刀与北大教授徐滇庆关于房价的“赌局”刚刚结束,“断供潮”还在争论未休,深圳楼市再次出现了一个 “万人购房团”,“万人购房团”的组织者正是三年前“不买房行动”的发起人邹涛。
从深圳万人购房团成立之初,伴随它的质疑声始终未断,先是有律师认为“万人购房团”组织没有登记涉嫌违法,再次有业内人士怀疑购房团的成功率,更有人在媒体上撰文认为,这是组织者邹涛的一次自我炒作甚至存在阴谋,关于邀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谈判顾问罗杰·道森的真相也始终未解。种种的猜疑与新闻报道让深圳万人购房团不像是一个经济新闻,而更像是一则娱乐消息。我们暂且抛去这次事件的种种猜测与疑问,而是从理性的立场去看待这次普通购房者与开发商有组织的交涉。无论这次事态的最终结果如何,它都将会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和重要意义。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的是普通购房者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购房者组织,这种组织的形成使得房地产市场中两大基本方——买者和卖者两者之间的势力差距缩小。房地产市场中的卖者是以严格组织的形式存在的,他们有分工明确的职能部门和利益共同的团体目标,而市场中的消费者是以分散的个体存在,在购房的过程中,面对着有严密制度的强大组织,单个消费者往往在谈判的过程中处于弱势的一方,总是成为房价上升和利益损失的被动接受者,而无力跟对方抗衡。普通购房者组织的形成使得两者的势力差距缩小,有利于消费者在谈判的过程中增加砝码。这是消费者保护自己买者权益的一次自发觉醒。
还应该看到的是,虽然消费者可以自发组成联盟,从而在跟对方谈判过程中增加砝码,但是仍然无法与开发商形成地位平等的双方。这是由于购房者组织的先天不足形成的。消费者组织跟开发商内部组织存在着较大差异,开发商内部组织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制度存在,组织制度不是由每位参与者制定的,大部分人是被动执行者。而购房者组织相对要松散的多,每一位参与者都是组织规则的制定者和投票者,在某一个利益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通过或者大多数参与者通过,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一决策过程时间可能越长,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小。因而,从上述可以判断,深圳万人购房团由于存在着较大的决策困境而处境不佳。其实,在很多城市,购房者的小规模团购(几十人或者上百人)案例很早就已纪出现,而且成功的很多。发表于8月14日《郑州晚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