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追憶述往(澳门日报)


周有光追憶述往

說書人

周有光追憶述往

論上世紀的女性,很多人都會想起宋氏姐妹,但女子一旦和政治扯上關係,就如賈寳玉那句名言般,“從珍珠變成了魚珠子”,混濁無比,庸俗不已。

擔得起民國閨秀之名的,想來只有合肥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

“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這是葉聖陶說的。

四位幸福的男子分別娶了張家四名女子:著名昆曲演員顧傳玠娶了張元和,著名漢學改革家周有光娶了張允和,張兆和嫁的是著名作家沈從文,么妹張充和跟漢學家傅漢思結合。都是文壇上的佳偶。

晩年的周有光,口述記下了合肥四姐妹的點滴,特別是他和張允和“舉杯齊眉”的婚姻情感,薄薄的一本《周有光百歲口述》,字裡行間,是兩位老人風雨同路後的相知相愛、溫柔溫馨。

都說家庭對一個人影響至深,看周有光憶述張允和的童年,便知甚麼是家敎。

“張家四姐妹小時候學昆曲。當時昆曲是最高雅的娛樂,因為過年過節賭錢、喝酒,張武齡不喜歡這一套,覺得還不如讓小孩子學昆曲……昆曲的文學引人入勝,昆曲是詩詞語言,寫得非常好,這對古文進步很有關係。”(第46頁)

這便是家敎。張允和會唱、會演昆曲,曾是北京昆曲硏習社社長,她也寫得一手好詩,上世紀七十年代,曾賦詩和余英時的詩,其中一首:“十載連天霜雪侵,回春簫鼓起消沉,不須更寫愁腸句,故國如今有此音。”敎衆人驚艷。

當年,沈從文以敎授身份追求學生張兆和,並得胡適大力撮合,乃文壇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話,《周有光百歲口述》一書也有記述,但,我覺得遠不如周有光、張允和“舉杯齊眉”的夫妻生活浪漫感人。

“到了北京,一直到我老伴(指張允和)去世,我們每天上午十點鐘喝茶,有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喝茶的時候,我們兩個‘舉杯齊眉’,這當然是有點好玩,更是雙方互相敬重的一種表達。”(第56頁)

感情是維持夫妻關係的要素,而敬重則至為緊要的一點,張允和和夫婿相互敬重,我想其中一個原因,在於她是一位自重自強自愛的女子。

“結婚前,我寫信吿訴她,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她說幸福要自己求得,女人要獨立,女人不依靠男人。”(第53頁)

這樣的聰明女子,莫說民國,如今也難尋,周有光眞得是一位幸福男人。

《周有光百歲口述》

口述:周有光,撰寫:李懷宇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5月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