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博客三个火枪手,前为林明
纪连海老师,史上最雷的摄影姿势
南岳衡山山寨版导游,纪连海与林明
林明,史上最囧的长焦摄影装备
12月25日,西俗“圣诞节”。南岳衡山一扫连日来的寒冷阴霾,阳光灿烂,空气清新,风和日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年专家博客主题笔会”考察访问团。作为接待工作的参与者,领导安排我这个本地网友代表全程陪同团中最大的“腕儿”——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百家讲坛》主讲人纪连海先生。一路主宾相待,谈笑甚欢。临别,纪老师的目光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认真地对我说:你得给我写篇报道。
(一)童心未泯的同龄人
准备出发去大庙参观的时候,我与纪老师接上了头。他接过名片礼貌性地点点头说:对不起,我的名片已经发完了,最后一张已经送给你们那个什么主任,请你找他要我的联系方式好吗。说完就急匆匆地往前面去找车找座位。纪老师眼睛不好使,习惯性地凑到车窗很近地方扫描车内的情况,而且工作效率极低。我跟上前去,发现前面的两辆车已经坐满了,便建议他坐后面的车。他回头怯怯看着我说:这样行吗?会务组可是安排我坐前面的车啊。极其认真老实的样子,似乎还有点别的什么。
当我们坐上第三辆车,他的好搭档林明上来了,本市的两位博友也接踵而至。大家一见如故,很快打开了话闸子,纪老师调皮天真的一面便暴露无疑了。面对纪连海本人,我有两个感觉:一是他没有电视上那么老气,而且小脸蛋上还常有几分娃娃般的表情,他生于六十年代,四十出头,几乎是我的同龄人;二是他没有想像中那么高大,就是在我们湖南衡阳也只能算一个中等的个头,可能因为瘦才在镜头上显得高大吧。说到上镜,他可算是让央视给训练出来了。车队在南岳大庙正门前停下,大家下车后纷纷在右侧王震题写“秀冠五岳”的巨石前留影,我自告奋勇充当纪老师的私家贴身摄影师。轮到纪老师了,只见他装束整齐,双手搭在腹前,双腿分立,夸张地摆了一个舍我其谁的PS。我拍,在场有相机的都跟着拍。我有意延长一点时间,给其他粉丝们以机会,纪老师也挺配合的,一直保持姿势和微笑,直到我说一声,好。
进入大庙以后,纪老师的调皮劲儿就更足了,大队伍他不跟,导游的解说他不听,却与大门内右侧的一颗歪脖子古树较上了劲,留在后面忙着找光线,选角度,十分费劲地从事个人摄影创作。说他费劲还是因为视力问题,看来那副厚厚的眼镜还不足以让他看清这些明明白白的事物,他总是描了又描,对了又对,眼镜镜片频频与取景框相碰,他也不厌其烦地频频调整眼镜与对焦,好不容易下决心摁下了快门,还不知道拍摄的效果如何。经过古戏台下的甬道时,博友们纷纷抚摸墙上铜钱形状的“扩音孔”讨个好财运。老纪却昂然而过。大家问起他为何不摸,他带着几分委屈诉道:我不摸,我不想发财,我不想挣太多的钱,挣了也白挣,全给我媳妇了。我少挣点,她少花点。我挣得越多,她花得越多。众人皆笑。回头观赏古戏台,他却对台上的那副对联发生了兴趣: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他迫切地想把他拍下来,嘴里嘟囔着:怎么才能把它们全部拍下来呢?最后终于走到左侧拍了个透视的角度,才带着几分自得和满意继续向前走。
又过一进大殿,他看到前面一个大殿的左侧有一面大鼓,作欢天喜地状奔到鼓前再摆PS,示意我拍照说:这叫“鼓”瘦如柴。纪连海的粉丝叫海飞丝。两个美女海飞丝见纪老师在鼓前留影,叫一声:纪老师打住——冲上前便要与纪老师合影。纪老师也不推辞,继续自己的解说:这叫美女与野兽。殿后有一个小摊,挂着琳琅满目的人造玛瑙小名牌儿,纪老师凑上去想找找有没有自己的名字,以那种字号和清晰度,他的努力显然就是徒劳。我连忙帮他找,很快找到一个“海海”。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嘿,还真有呃!我便问他:怎么样,整一个?他连忙摆手说:不要,不要。
参观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参观队伍走的是中轴线,无法看出大庙儒释道三教共享一庙的特色,我便简要地向纪老师介绍两侧“东八观,西八寺”的情况。纪老师一听来了兴趣,便单独随我来到东侧的“玄园”参观道观。一一参观是不可能的,他便站在第一家的门前取了个角度,把八个道观悉数摄入,一边精心取景还一边喃喃自语:对,就这样,要留下无限的遐想......拍完了又风风火火来到西侧的“禅园”拍摄佛寺,直到导游呼唤上车,才意犹未尽地离开大庙。
(二)说文解字的同行人
出大庙后门上车,真正的登山之旅就要开始了。也许是有了大庙内的导游之谊,纪老师在我们面前放下了最后一点衿持。只见他顶一下鼻梁上的眼镜,拉开架势,就在靠左窗的位置上正式开讲了。南岳的美女导游非常敬业,也许他没有注意到车内正在上演的“百家讲坛”,举起话筒叫一声各位尊敬的游客,就准备讲解沿路的南岳名胜了。那怎么行?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纪连海抖包袱呢,大家不约而同地冲导游做出一个禁声的手势,让导游保持安静。就在导游不知所措的时候,纪老师的段子瞬间就充满了这辆登山专用的中巴车。
说相声的讲究有个逗哏与捧哏的。如果纪老师算是一个逗哏的,那同样来自北京的林明就是一个很棒的捧哏,不出几分钟,两人就在车内较上劲了,大家乐得看个热闹。看来车队这一路的湖南之行,他们是一对绝配的搭档。难怪纪老师不惜在南岳地面上大打长途电话,为的就是把在另一车上的林明拉到自己身边来。林明比我们很年轻了几岁,他大大咧咧地来了,一刻也不闲着,丝毫不看纪老师的名头,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损老纪。纪老师的话音刚落,林明就对导游说:美女你就歇着吧,我们自己带了山寨导游了,免费的。
一提到“山寨”这个网络流行热词,一车的网虫们顿时来了神,大家七嘴八舌地把囧、雷、打酱油、范跑跑、正龙拍虎、很黄很暴力……等网络词汇细细数了个遍,开心嬉闹之余,不禁对网络的神奇魅力啧啧称奇。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纪连海不紧不慢地说:大家知道两个呆字放在一起怎么念吗?是什么意思?看大家都在拼命搜索记忆,纪老师也就不等了,直接公布了答案:这个“槑”字念mei(二声),就是古文的“梅”字。因为这个字是由二个“呆”组成的,故用它来形容一个人比呆还呆,也就是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被林明这小子活学活用了去。刚巧坐在他前面的一个小伙子脑子很慢很迟纯,一路上只要有什么交流卡了壳,林明就夸张地“梅啊,梅啊”地嚷起来,暗讽人家很呆很傻很天真,后来几个人都跟着他一起起哄,那个可怜的小伙子从头到尾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梅啊梅啊”地呻吟个啥。
听纪老师说完“槑”字,林明说:纪老师,说别人的字干嘛,何不把你那个绝对原创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家”字给新来的同志说说?看来这个段子是在岳阳至南岳的路上说过了。纪老师也不推辞,就要开讲,并特别声明:这个段子大家如果要发表,一定要注明是我纪老师原创的。他首先提问:请问家字怎么写?我说是宝盖下面一个“豕”字。纪老师接着问:下面那个(豕)字怎么念,什么意思?应该念“屎”吧,狼奔豕突,是猪的意思。你太有才了!纪老师接着说,其实那宝盖不是什么宝盖,它就是一个人字,所以家字是人下面有一口小猪。知道什么意思吗?因为生活在史前聚落的人们,住的都是干栏式建筑,下层是架空的,并且在下面养着猪。人吃的是什么?是粮食、野果,当然还有猪肉。那猪吃的是什么呢?就是人吃剩的东西,还有人拉的那什么……家下面那个字怎么念的来着?豕(屎)!有嘴快的答道。纪老师说,对,就是那玩意儿。你看,猪吃那玩意儿,然后人又吃猪,猪又吃……你看,这“家”字是不是隐含着最原始的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啊?——还好这是在车上,不是就餐时间。好一个恶心的纪连海哈!
就这么一路无厘头地随车逛着南岳衡山的各处景点:祝融殿、磨镜台、何公馆……导游说我们走的是西线,这条路相对平缓一些。纪老师却说:那我们改走东线,我就喜欢刺激!我带他到七祖怀让磨镜处,他悄然坐在“祖源”两字旁边,以七祖的口吻道:尔等为何不拜?在孙中山先生画像前,纪老师与林明相互握手摆个PS,引得大家拍个不停,等拍够了他说:祝国共合作成功!在最后一景忠烈祠,我这个贴身导游居然把纪老师给跟丢了!看来他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想看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在抗战史的内容上,他这个专修抗战史的也用不着我这个山寨导游了。也好,我就去山下忠烈祠的山门处等他吧。
再见纪老师上车时,只见他一言不发,阴沉着脸有点吓人。我问道:怎么了纪老师?他面带愠色,指向祠内草地上的几个帅哥美女游客道:都是什么呀这是,太不像话了!这是什么地儿他们知道吗?这可是抗战烈士安息的地方呀,他们却在那里吵吵闹闹嘻嘻哈哈,他们对得住谁啊!一时大家都沉默了。还是我用忠烈祠的话题打破了这短暂的沉寂。我说纪老师,忠烈祠在您的心目中这么崇高这么有分量真是太好了,多年以来我们衡阳人,还有红网的许多网友都在呼吁把忠烈祠建得更好,祭祠起来,宣传出去,但我们的力量太有限了,我们的努力也没有什么效果……纪老师忽然眼前一亮,抢过话头说:我来啊!以后我可以每年到南岳来一次,就在忠烈祠讲抗战英烈的故事,连续讲四十天,每天讲一个将军的故事!我们本地的几个网友说太好了!林明也不甘寂寞,他说纪老师我支持您,我来发内参,我来搞策划,我们一起努力来把这个事促成!衡阳、南岳当地应该积极参与这件事。我说下山就向领导汇报,今晚就安排一个对纪老师的专访,就请纪老师把您的倡议和计划好好说一说。
好,痛快!大家一拍即合,激情难抑。纪老师轻轻地说,这一刻,我很想唱一首歌。我说就唱《满江红》吧!他说,谁会唱,请起个头。刚好我会头两句,就不假思索地唱出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纪老师很快找到了感觉,大家随声轻轻哼道: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在歌声中,我们穿过胜利坊,再次回到了山下。
(三)专攻抗战的同道人
当晚,在发完当天的博客之后,纪连海接受了南岳电视台的专访,主持采访的正是网友“好摄”。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亦庄亦谐的纪老师在抗战的话题上变得完全庄重而严肃,而且无论采访者从文化的、自然的、政治的、旅游的等任何角度提问,纪老师总能出人意料而又自然而然地归结到抗战文化和忠烈祠的伟大意义上来,可见南岳的抗战文化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他的头脑,逼迫着他必须去做点什么而欲罢不能。
纪连海说,在此之前,中华五岳中,只有南岳衡山还没有见到真面目。这次行程虽短,但南岳衡山还是让我这个研究历史的心中“历史厚重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参观了座落于南岳半山的忠烈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在我满脑子都是忠烈祠!
他说,南岳忠烈祠所代表的抗战文化与南岳的儒释道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就是它们的共通点,忠烈祠恰恰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抵御外辱的见证。没有这种前仆后继、绵延不绝的精神,中华民族就不能走到今天。南岳衡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之地,它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不反政府,各种文化派别都在不反政府的前提下,在关键时刻保家卫国。忠烈祠就是这个优秀传统的结晶。在这一点上,南岳是独一无二的,它是海峡两岸所有华侨华人和帮助过、支持过中国的国际友人的光荣见证。
纪连海说,我一想到日本尚且有“靖国神社”来纪念侵略战犯的丑恶灵魂,我们堂堂的反侵略的正义之师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纪念圣地?为什么不能有一个令两岸四地、全世界华人华侨都能接受、都能认可的,容纳了八年抗战所牺牲的英烈的纪念地?这个地方应该有,也一定有,在哪里呢?就在南岳衡山的半山腰——忠烈祠。忠烈祠是蒋介石当年亲自负责筹建,由当时的湖南战区司令官薛岳主持建造的,是1937—1938年间在抗战中阵亡的40位国民党少将以上级将领长眠的地方,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纪念国民党抗战英雄的圣地。建设这样一个纪念地太有必要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不分党派、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团体的全民抗战,是所有爱国者的共同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取得的胜利。我们应该忘记矛盾、忘记分歧、忘记摩擦,要把忠烈祠建设成为全世界爱国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纪连海说,重振忠烈祠抗战圣地,南岳还要做一些具体工作。比如,除了40位长眠于此的国民党将领外,还有哪些战士?还有多少?要采用什么方式来纪念?为什么前来祭奠的人不是轰轰烈烈、敲锣打鼓地来?为什么他们要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我们后人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必须让英烈的后代有一丝安慰。要在中国传统的纪念节日里做好纪念文章,要在清明节、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等特殊日子,邀请两岸四地同胞共同参加纪念活动,要大张旗鼓地把这些节日办成世界性的,而不是仅仅是南岳区的、衡阳市的甚至湖南省的活动。同时,南岳还要多选几个山头,让更多的抗战烈士的遗骨入园安葬,因为这里的山都染着英烈们的鲜血,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烈士太多太多了......
说到动情处,纪连海说,我保证,如果国家批准南岳作为全国唯一纪念国民党抗日英烈的圣地,我将每年从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这四十天里,在忠烈祠连续不断地每天讲一位英烈的英勇事迹。我讲忠烈祠,不是要培养仇恨,而是要倡导不忘过去,不忘过去英烈们为国浴血奋战,不忘友好邦交的义气相助,不忘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祝福与期待。我就在这里讲,就在忠烈祠三个大字的牌匾下讲,观众们可以在屋外站着,而英烈们的后代在屋内或坐或站,听我讲那过去的事情,以缅怀英烈,告慰他们的子孙后代。
听完纪老师一番话,采访现场的人们禁不住一遍又一遍激动地鼓掌喝彩,纷纷表示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我不禁想到,从1938年建祠至今,整整七十年间,战火纷飞,改朝换代,十年动乱,改革开放,两岸三通……忠烈祠经历了多少历史变迁、沧海桑田。年复一年,清明叠加着清明,多少仁人志士、爱国学生前来瞻仰拜祭,无语伫立。近年来,每逢清明和重大抗战纪念日,我们红网网友也是奔走呼号,多方呼吁,都想为重振忠烈祠尊严做点什么,但因种种原因收效甚微。而今天你来了,纪连海老师。你这个以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宫历史,而在全球华人圈中声名鹊起的抗战历史研究专家,是什么力量在这个时刻把你拉进忠烈祠这个庄严肃穆的纪念圣地的呢?七十年了,忠烈祠与多少达官显贵擦肩而过;七十年了,忠烈祠与多少名流大家失之交臂。而今天你却动情地说,我来!我来讲,四十天不间断地讲,来讲抗战先烈的英勇事迹!纪连海,你可知道,为了你今天这句话,南岳衡山等你了整整七十年!
山寨版七祖怀让:尔等为何不拜?
林明与纪连海:山寨版国共合作
纪连海正在撰写《我的倡议:建一个纪念中华民族抗战的英烈祠堂》
纪连海正在接受南岳电视台专访(摄影:大隐)
http://bbs.rednet.cn/a/a.asp?B=70&ID=1563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