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亲身经历中国的改革开放,怎能不充满自豪与骄傲!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宣传,特别是到国际上去大力宣传。
同时我也在想:在当今多元化的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庆祝国庆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充分肯定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冷静而理智地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梳理、对历史上我们犯过的错误做一个反思,也应该是庆祝国庆的一种方式,毕竟毛主席老人家说过: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嘛!
国庆之时,我想反思的第一点是;我们自身的原始型创新能力为什么总欠缺?上个世纪后半期,刚改革开放,我们引进模仿型创新是与当时的经验和能力都不足有关。进入新的世纪,我们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时候怎么还是习惯性地去国外买图纸,心甘情愿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成了又一轮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组装产业发展。据统计数据,发展风能产业的百分之80企业是到国外买图纸,只有少数一些企业在坚持自主创新,我们怎么那么愿意受制于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些骨气的。中国人缺少聪明才智吗?只要看看美国高等院校的海外留美博士中的中国博士比例占第一,就可以看到中国人聪明得很。为什么聪明没用在国家的自主创新上呢?
接着上面的问题,我想反思的第二点就是我们的教育了。我们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创新是需要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而超常型默示知识隐藏在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个性、激情、天赋中,但是我们现在的死记硬背教育孩子的个性让孩子的爱好、激情、天赋、兴趣在繁重的应试教育中慢慢被消磨,怎么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每天都在做着重复的可以在书中找到的已经成型的明示知识,都在用一个统一的答案去回答一个问题,本来具有的天赋、才华,可能就在这只允许一个答案的教育被扼杀了。我们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怎么能够适应社会的创新要求呢?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存在问题,那我想需要反思的就是我们的管理体制了。在已经信息化,知识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管理,科技管理,甚至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还如此具有显明的行政本位特点,是否太滞后了。从科研资金的配置,到科研能力的考核;从教学研究人员的组织,到职称职务的评定;还有信贷发放、中小企业成长往往被行政系统左右,朱清时教授说的精辟:我们都上了特快列车下不来,但是方向都错了。其实现在国家的科研经费已经不少,但是在行政本位的氛围中真正做事的不一定有经费,有经费的不一定要做事。这样的配置,大家都在急功近利,谁十年磨一剑地搞原始型创新呢?在管理体制不能给人以完全稳定的预期的氛围中,怎么能让一流创新型人才安心在国内创新呢?
管理体制的行政化惯性,又需要我们反思学术与权力的关系;学术是开头未来的,需要超越常规,需要挑战权威,而权力是维护现实秩序,讲究照章办事的。学术与权力之间不仅要有一定的分离,而且要让学术有适当批评。评价权力的功能。当学术被权力所左右,科学不能评价权力,只有权力反过来成为科学的评判标准的时候。真正原创性的东西是很难产生的。即便产生,也会被压制,甚至受迫害。历史上的反右、文革以及左的东西猖獗不都是和学术与权术之间的关系不正常有关吗?
当今世界,国家的强盛、国家的先进,不再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少,不再取决于劳动力的多少,也从根本上不再取决于钱的多少,而只取决于国家知识量的多少,创意量的多少,创新者的多少。通过反思,让我们意识到这点,取得共识,把庆祝国庆之际,作为我们真正开始全民原始型创新的新台阶,这样的庆祝国庆方式我觉得更有意义。
作者:方竹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