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马云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雷士军

  最近,马云和阿里巴巴成了很多媒体炙手可热的新闻热点:

  我为失去这样一个由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巨型企业感到遗憾。——俞正声

  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与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非常契合。——汪洋

  在今年1月27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俞正声面对政协委员,就对“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进行了反思。他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给了他一个“刺激”,“有一天我见了阿里巴巴的老板马云,他跟我说,阿里巴巴一开始是在上海,后来回到了杭州”,“我为失去这样一个由小企业发展而成的巨型企业感到相当遗憾”。

  2月20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队的广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抵达杭州华星路的阿里巴巴总部大楼,在这里停留了将近50分钟。

   “我特地来看看,马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阿里巴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一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汪洋开门见山地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他当时的想法就是‘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人,在我们这儿没有成长’?这是俞正声当时提出的问题。”汪洋说,广东代表团在上海考察期间,俞正声又一次就马云与他展开了话题,由此他产生了“一定要到阿里巴巴来看看”的念头。

  匆匆从家里赶回公司迎接汪洋的马云,显得非常普通,但汪洋显然不这么认为,他指着马云,当着在场的浙江官员的面笑称:“这是浙江的一个宝。”

  汪洋对阿里巴巴兴趣甚浓,他与马云就互联网发展动态及阿里巴巴的业务状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直接制止了工作人员要求发言方尽量简短发言的示意,要求马云“放开讲,有多少事就讲多少时间”。

  马云介绍了阿里巴巴如何通过一体化的电子商务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同时开拓出口市场和内需市场,特别是在出口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与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非常契合。”汪洋对马云说,广东的中小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些困境,阿里巴巴的发展给他不少启发,他本人非常希望马云过几天到广东看看,并称愿意和马云合作,开辟广东市场。马云也表示了进一步探讨合作的意愿。

  上海在思考“马云现象”, 广东也在思考“马云现象” ,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不仅在上海、广东引发了思考,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引发思考。

  马云,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曾获选2000年《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成为50年来中国企业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就是这个马云,创造了从每天收入100万元、每天盈利100万元到每天纳税100万元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奇迹;在经历了北京、上海和杭州三地创业后,最终在杭州生根。在杭州创办六个项目成功六个项目,去年推出的阿里软件在国内SAAS市场份额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创造了阿里巴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奇迹。2007年11月6日,股票代号1688的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涨幅即达200%,市值达到257亿美元,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

  广东、上海,一个曾是改革开放的发祥地和思想解放的最前沿,一个是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长三角的龙头。为什么广东没有创造“马云现象”,上海当年没有留住马云,而造就“马云现象”?

  杭州没有地下资源,没有港口,没有政策资源,从传统经济角度看,是“一无所有”,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王国平说,就是要靠一流的环境,包括生态、人文、服务、创业和创新等环境。以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创办一流企业。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1999年就已与马云成为朋友,对马云在杭州创新创业有着独到的认识。当年,他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马云在杭州创业成功,其本身具有三方面素质。一是创业要有梦想。有梦想的人才能发现和把握机遇。1999年,马云说有一个梦想,要花10年时间打造一个市值数千亿元的企业。如今已经成功了。阿里巴巴上市后,他说他的梦想是成为销售收入达10万亿元人民币的企业。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新的梦想。二是创业要有激情。没有激情就不会承担风险去创新。马云就是用他的激情和创新精神感染了企业,凝聚了队伍。三是创业要有责任感,对企业、对社会、对家底都要有责任感。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兑现了当年的承诺,创造了“散才—聚才”的企业发展模式。一个有责任的人,有责任的企业,才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世界级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人才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杭州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环境创新,得益于营造了一个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环境,一个政府部门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服务正成为杭州整个投资创业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杭州这个创新的舞台上,创业不分先后,创新一视同仁。只要你能证明你是人才,不论你是杭州人还是外地人,杭州都能让一流人才有用武之地,都能获得八方支持。在这种创新创业良好的环境里,一流的企业和一流的人才正在不断脱颖而出。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充分说明杭州不仅是“旅游的天堂”、“居住的天堂”,也是“投资创业的天堂”。杭州要与“阿里巴巴”共商企业发展大计,共商杭州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大计。杭州打造“天堂硅谷”,必须有一批世界级大企业、企业家来支撑。这就要求我们杭州必须在环境建设上下最大工夫,为顶尖级企业在杭发展创造有竞争力的环境,与周边城市相比有优势的环境,用综合环境最优的条件来留住人才、留住事。

  在即将迎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在科技创新的春天,在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思考讨论马云现象,不应只看到今天马云和阿里巴巴的辉煌和灿烂。更应深入分析探究其成长的过程,总结其成功的规律,探究怎样加快培植创新型的企业、产业,怎样培育世界级企业和行业领军人物?

  马云的成功,在今天说来很简单,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读《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感受马云的创业和成长历程,感悟颇深。

  我脑海中忽然闪出冰心先生的那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其实,这也是马云创业的写照!

  1999年是马云回杭州创业的时候,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办公在家里的小企业。一个市委书记和一个小企业的创业者成了朋友,对马云的创业情由独钟,倾情关爱支持。如果把马云和他的事业当作一棵小树,是在王书记的关爱下快速成长,在软银孙正义、雅虎杨致远风险投资的青睐下超速成长,成为一棵参天的大树!马云带领阿里巴巴走过互联网的冬天,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春天!“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还是有机会的。坚信一点,这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努力,只要不断学习……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这段创业话语或许是对那个冬天和春天的铭心刻骨的感悟和创业体会。那时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时期,各地往往是“扶优抚强,招大引外”,科技创新的大小环境还没有形成,时尚潮流往往是领导和大老板交朋友!在那互联网的冬天,一个小企业很难引起关注,特别是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厚爱!交朋友更是奢望!当时国内也有很多人进入互连网行业,创办了一批企业。但是,对中国的互连网产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清晰,特别是随着世界互连网泡沫的爆发,有多少人对这一新兴产业有信心呢!在当时的背景下,一个注册资金50万元的企业,能长多大,能走多远?“做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无疑是一个梦想、空想而已! 王国平书记是马云的伯乐,是他发现了马云,支持了马云,支撑了马云!我认为不仅仅是支持了马云,更是关注扶持了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互联网产业!说到底,是他对一个产业的高瞻远瞩,是超前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是一种思想解放的大境界、大思维。可以说,没有王国平书记的支持,就没有今天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即使马云有再好的梦,终究也只能是梦!从人生的历程和价值看,是王国平书记成就了马云!使他人生和事业的梦想一步一步成为现实!“阿里巴巴”的故事不再是“天方夜谭”,在杭州成为现实,并创造了阿里巴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奇迹!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规律,任何一个产业、一个行业都是从小开始的,不断发展成长壮大的。没有哪一个产业、一个行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技术总是不断升级进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着产业升级。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一种必然。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科技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只有加快自主创新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要求。离开了创新,生存就不好保障,更谈不上发展。技术创新是有巨大风险的。如果不是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当年的爱迪生盖茨们到今天也可能还只是无名小卒。今天几乎所有你能叫上来名字的大型商品生产类跨国公司,大多是靠技术创新起家。目前世界上市值最高的GE,其前身是爱迪生电灯公司,吉列是靠剃须刀的专利起家,柯达是依靠照相纸,可口可乐发家的商业秘密是一个所谓的神奇配方,施乐则有静电复印技术专利.西屋电器....... 这个名单很长,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与强有力保护造就了今天美国经济的发达与繁荣。否则,也不会出现象通用电器、微软这样的世界级大企业。

  思考“马云现象”,马云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而是中国新经济创新队伍的代表。当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更多马云一样的创新型领军人物,更多的象阿里巴巴一样的世界级企业。马云的成功最关键的“小”、“弱”的时候,杭州市营造了有利于马云创业的“小气候”,象刚萌发的种子,及时的给予施肥、浇水、阳光和保护。反之,即使再优质的种子也不会发芽,更不会长大、开花、结果。所以,要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的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长远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对新兴的产业、技术、人才以呵护、关爱、保护、宽容,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气候,形成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

  我们全社会需要树立一种创新的观念,培育一种创新的文化,营造一种创新的环境,形成一种创新的机制,不断的培育出更多的象马云一样的领军人物,更多的象阿里巴巴一样的世界级大企业。我想这应该是马云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政府应该怎样转变职能,搞好服务,创造一种人才和企业快速成长的文化、机制和环境。我想这正是对“马云现象”思考的真正意义所在,价值所在!

  我希望通过马云现象的讨论,广东、上海的创新环境更好一些,杭州乃至浙江一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或许五年、十年,上海、广东会培育出世界级的企业和领军人物,杭州、浙江又会新的创举!这是我的期盼!我的祝愿!更希望在我们中华大地会尽快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环境,培育出更多的马云一样的领军人才,阿里巴巴一样的世界级企业。实践会告诉未来!历史将会证明一切!

  我期盼着,注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