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全球性医疗危机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调整
21世纪,医学正经历重大变革。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就指出: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工程技术进步,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一个以个体化医疗为特征的新时期。但是,医疗费用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和医学的核心价值进行深刻检讨。为此,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了一个有关医学目的的国际研究,研究小组4年后,即1996年11月提出的总结报告中明确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现在许多国家已经走到了可供性的边缘。”
以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人均卫生投入最高的美国为例,1950~1976年,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上涨302.6%(以不变价美元计,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但平均寿命却无明显提高。1980~1990年,美国的医疗费用从占GDP的1.2%上升至11.5%,增长了10倍。针对这一危机,克林顿政府曾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医保改革、健康管理等,但这样的改革并未收到预期效果。1992~2002年,美国医疗费用翻了一番,2006年美国医疗费用已占GDP的16.8%。按这一趋势,有预测认为,2028年美国的医保体系将无钱可用。
世界卫生组织分析认为,导致这场迫在眉睫的医疗危机的根源是:医学目的出了问题,而不是手段出了问题。“错误的医学目的,必然导致医学知识和技术的误用”。“考虑到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巨大利润,情况尤其为此”。要解决这场全球性的医疗危机,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调整:第一,把医学发展的战略优先从“以治愈疾病为目的的高技术追求”,转向“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促进健康”;第二,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目的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平和公正的医学。
汇通康健缘(北京)中医研究院所创建的“平衡医学”从改善气血循环、平衡脏腑机能、疏通经络、纠正人体阴阳虚实状态,中医认为夫百病生于气,万病皆因气所致,人体内的阴阳失衡而生病。利用高科技医疗器械,从调理阴阳之气入手,适用“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中医精论,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扶正、怯邪、行气活血、通络驱痹的自然治疗作用;这种不打针、不吃药也能治疗疾病的功效,也让病患得到更舒适的医病过程,同时又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将是引领未来中外健康产业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