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正不屈:杨璇


     杨璇,生卒年不详,字玑平,义乌人,举孝廉出身,历任零陵、渤海太守,尚书仆射。自幼修身励志,心存国家社稷,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会稽郡太守举荐他任“孝廉”,他奉旨进京,先任“郎”一级的官职,就以治事严谨、清廉奉公出名。

东汉灵帝时,杨璇被任命为零陵(地跨今天的湖南西南部和广西东北部,后赴泉零上任,即今天的湖南零陵)太守。那时天灾不断,黎民百姓生活困苦,大小官吏多数贪赃枉法,鱼肉乡民,民众受不了官府征敛敲迫,铤而走险,大规模的暴乱时有发生,屡剿不止,朝廷深以为患。杨璇到任不久,相距不远的苍梧、桂阳两郡又发生暴动,乱民又围攻零陵郡县,人多势众,气焰嚣张。民众不堪侵扰,纷纷向泉陵城内逃奔。
杨璇身负保护零陵郡县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虽为文官,但临危不惊。由于郡内守军兵力不足,他夜以继日思考以少胜多的战法,经过精心设计,紧急招募当地的能工巧匠,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两种马拉战车各数十辆。一种是排灰车,车上用大口袋装满干燥石灰粉,袋口朝前,拉排灰车的马匹尾巴上,全部系缚可以点火燃烧的布条。另一种马车上放置弓箭,派遣擅长拉弓射箭的士兵坐在车厢里对敌射箭。一切准备妥当后,杨璇向乱军下挑战书,约定日期会战。
是日,两军对阵。杨璇把装满干燥石灰粉的排灰车排在前排,射箭的战车排在第二排,后面是敲锣打鼓、摇旗呐喊的老弱兵卒和妇女。杨璇不待乱军站稳阵脚,一声令下,前排的排灰车马匹尾巴上瞬即点上火苗,随着“拍拍拍”一阵清脆的鞭子声,马匹拉着排灰车冲进敌阵。车上石灰粉受风冲击,飞出袋口,像滚滚浓烟弥漫散开。马尾着火,灼烫马腿,马匹受惊,拉着石灰车在叛军阵里横冲直撞,飞驰狂奔。石灰粉到处飞扬,叛军鼻呛气喘,双眼难睁,惊惶失措,乱作一团,抱头鼠窜。后面战车上的弓箭手乱箭齐发。杨璇的中军阵里,锣鼓齐鸣,喊声震天。没被射死的叛军,以为兵败,拼命向后逃奔。杨璇指挥部队追逐,杀死乱军头目,其余乱军纷纷投降。
杨璇不损一兵一卒,一举平定叛乱,解除祸患,老百姓欢呼庆贺,成为美谈。杨璇起草奏章,派人送到洛阳,将平乱情况报告朝廷。
零陵郡在荆州刺史管辖范围之内,汉朝的州刺史拥有监察州内郡县官吏的职权,地位高于郡守。当时荆州刺史赵凯为人阴险狡猾,心狠手辣,妒忌杨璇平定叛乱的功绩,先赶到京城洛阳,面奏汉灵帝,诬告杨璇,说杨璇平定苍悟、桂阳乱民围攻泉陵一事,纯系捏造。杨璇受到此种恶毒攻击,马上写奏章申辩,说明真实情况。汉灵帝昏庸,分辩不出是非黑白。赵凯贿赂宦官替他说话,未经汉灵帝批准,就滥用职权,私自用囚车把杨璇押送洛阳问罪。
杨璇蒙受如此冤枉,刚正不屈,当然要向皇帝申述明白。可是赵凯派人看守杨璇昼夜寸步不离,不让杨璇有写奏章申诉的机会。杨璇趁看守的兵卒离囚车较远,注意力有所松弛之机,脱下内衣,咬破手指,用鲜血在内衣上简明扼要地写明自己用计破贼、平定叛乱的经过,以及赵凯诬告陷害和非法囚禁等情况,作为给皇帝的奏章,并伺机将这件写有血书的衣服交给亲属,嘱咐昼夜兼程送到洛阳,去找大司农张温帮助。张温将杨璇的血书进呈汉灵帝,奏明杨璇受害情况。真相大白后,汉灵帝这才下诏书释放杨璇,收押赵凯下廷尉府审讯,并召杨璇入朝为官,担任议郎,留在朝中,参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