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通过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益增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举办,为欧洲和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这次艺术节围绕“古老的中国、当代的中国、多彩的中国、中国与世界”四大主题展开,内容包括近50个展览和450场活动,涉及考古、绘画、雕塑、建筑、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医学、科技、教育、影展、新闻出版等众多领域,其规模之宏大、领域之宽广、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文化艺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国际语言”,它能使具有不同历史文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它能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情感共振。这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就是用艺术这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让人们真切认识这样一个中国:一个在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文明的中国,一个在改革开放中绽放出鲜艳夺目文化奇葩的中国,一个在阔步走向世界中焕发出蓬勃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忧患意识而又信心百倍、奋力前行的中国!
这次艺术节成功举办,还将向世界表明,中国始终不渝地尊重、维护和发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做出新贡献。在这次艺术节期间,来自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58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考古研究所、公共和民间文化机构以及一千余名艺术家将用不同的方式,生动地展示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的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从而凸显中国文化的多姿多彩,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中“和而不同”的可贵精神。
中国和欧洲在文化上尽管差异很大,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双方的文化都具备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反对文化霸权、维护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强烈呼声。这次中国艺术节之所以受到中国和比利时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双方民众的热情支持,就在于这一重要活动将为维护国际间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融合提供一个重要机会,树立一个良好范例。
中欧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1975年中欧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的文化交流持续不断,高潮迭起。5年前,法国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直接参与的法国民众达200多万,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如今,中国在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又成为本届欧罗巴利亚艺术节的主宾国,并作为唯一受邀国与比利时共同庆祝艺术节40年华诞。可以预见,这次艺术节将成为中比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里程碑,为促进双方文化合作进入新阶段,推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