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声明:鉴于本人解读形式需求,解读过程中存在一些即有媒体信息情况,容易引起读者或观客产生抄袭错觉而举报情况,自今日起,特对本人解读作如下说明:
本人解读形式一般采取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解读新闻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个人认为与被解读新闻焦点紧密相关的内容,此部分内容来源多数为其它媒体即有信息,其中较少有人个见解,第三部分为个人观点部分,是本人根据即有实事,结合被解读新闻焦点所阐述的个人见解。自此声明,在感谢各位读者观客朋友的支持与指导下,请读者观客朋友注意本人解读形式,谢谢支持!特此说明,并希望广大撰手为这个信息平台发展而奋斗!为读者提供客观、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而努力!
原文引用:
1.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何宗渝、刘菊花)纺织工业协会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投资总额、企业利润等多项运行数据呈现出积极增长势头,全行业企稳回升趋势愈加明朗。
2.据统计,1-8月全国52203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707.78亿元,同比增长7.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8.13个百分点,但较1-2月上升了4.87个百分点。同期,销售产值增长7.38%,回落8.62个百分点,较1-2月回升4.25个百分点。
要点解析:
1.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行业造成的很大的冲击,纺织品服装增幅从2007年的25.7%下降到2008年的7.98%。今年1-5月出口同比下降1.42%,前两个月下降幅度达到了17.18%。同时,内销增幅也大幅下降,规模以上产值增幅下降12.08%,其中内销增幅下滑10.94个百分点,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7%,从业人员减少19.8万人,今年1-2月销售产值增幅1.33%,利润总额下降11.01%,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又比2008年11月底减少了22.5万人。中国纺织业步入底谷。
2.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销萎缩,使一些企业不得不将产品转为内销,这种情况下半年仍将持续。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内销比重增长是通过国内市场扩容来消化的。内需作为行业发展支撑点的意义变得更加突出。另外,外销型企业转战内需市场,也给国内品牌的定价体系与赢利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但内销比重提升的积极意义也非常明显,这也是中国纺织工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它让我们在金融危机面前,拥有了更多回旋余地与空间。同时也应该看到,内销比重提高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内销扩大并不表示纺织品消费和企业利润也在同步增长。
3.不可否认,我国纺织行业是对外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大部分企业以做出口订单,产品外销为其主要的赢利模式。特别是加入WTO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机遇与压力的并存,使国内纺织企业无论是体制上,还是经营机制上都显得准备不足,对发生的变化显得不适应。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这个问题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国外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首当其冲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受伤较重。可以说,中国纺织行业目前还是要“靠天吃饭”,而这个“天”正是国际市场。因此,国际市场何时回暖,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纺织工业复苏的时间和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内销重任在肩,目前内销比重提高到80%,还需要考量它的实际效果。企业是否赢利了?消费者是否得到了实惠?这些都是判断内销增长的标准。
个人观点:
1.正确处理消费与产能的关系。生产出来的纺织品是要消费的。产销比应当大体保持平衡,经济才能以一种平稳的态势运行。消费是生产的“助产士”,没有消费的增长,就没有生产的发展。提起纺织行业的产能,从来就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纺织行业尽管纱锭数已经突破1亿锭,但是仍然有市场需求,广大的农村市场和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完全可以消化庞大的产能。另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我国结构性矛盾仍然是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这是制约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纺织企业效益提高的主要障碍。
2.扩大消费利于行业企稳回升。今年一来各方面透露出的信号告诉我们,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刺激重点,将从投资转为消费。”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何志成表示。许多学者认为,下一步中央极有可能在扩大内需上有大手笔。事实上,在启动汽车下乡、电器以旧换新等政策刺激消费的同时,许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在为鼓励消费或为消费铺平道路,目的在于搞活流通领域,促进消费增长。
3.未来向个月,乃至今后,纺织消费的需求能否放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国家确定的保增长战略,国民生产总值GDP保持在8%的增速方面,消费的增长对GDP的拉动作用是一定要强化的。尽管目前整个纺织行业回暖的基础并不牢固,且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行业内对于是“回暖”还是“倒春寒”看法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有利于化解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长期积累的矛盾,促使产业合理布局,加快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步子会更加稳健,抗风险能力会更加牢固,行业企稳回升保持在一个持续状态之上是可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