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事件》是一件在结构颇有意义的文本。在我有限的见识里面,还是第一次发现一个中篇小说中刻画了如许人物,而且人物刻画得成功,这是很多长篇小说都不具备,如果仔细研读,会发现这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最有意义的是她的“结构”。
结构属于形式的范畴,我在解读的时候,又会从内容上入手,来把二者糅合,尽可能的为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做出点积极事情。
按照人物的出场顺序:胡老幺、胡老幺的老婆本香、胡老幺的听话的无名儿子、张克贞的妮子小凤、汪家老头、汤六福最忠爱的一匹狗黑子、村长赵子阶、伍乡长、小凤妮子的妈、小凤的爷爷、小凤的爹退伍军人张克贞(止于第一章)、赵子阶的女儿秀妮、乡里管计划生育的张两大龅牙的屈委员、高坪村穿花衬衣的村长、大头妇女主任、汪乡村姚家大儿、高坪村姚家大儿的表妹(姚家未过门的媳妇)、秀妮她妈、忘乡村姓柳的会计、郭大旺(止于第二章)、两男一女三个县防疫站的人(出现在第三章)、派出所的那小子(出现在第五章)。
我把小说出现的人物按照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大概的分为个四梯队。
第一梯队:村长赵子阶
第二梯队:胡老幺、张克贞、郭大旺
第三梯队:小凤、黑子、伍乡长、小凤的爷爷、秀妮、秀妮她妈
第四梯队:其他列上人员
可以这么说,前面三个梯队的人物,我们都可以轻易的判断出人物的某些特点,比较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只有第四梯队的人物,在小说中比较模糊,作者着墨不多,我们连眉眼都看不清楚。相对这样一个人物众多的小说,这些面目模糊的人物反过来反衬了小说中的其它人物,或者给我们交代了某些事情的缘由,当然也就是不可或缺的。
全文分七章。
第一章共58段
第二章共90段
第三章共123段
第四章共69段
第五章共41段
第六章共96段
第七章共17段
从每个章节在小说中的作用来看,我大体的这么觉得:
第一章:序幕,引入人物
第二章:故事深入,继续引入人物。
第三章:小高潮
第四章:隐伏
第五章:转机
第六章:高潮
第七章:结束
小说中的故事
作家刘继明这样评价《狂犬事件》中的故事的……通过“狂犬事件”这根非现实的绳索……上演出一幕幕荒诞……的日常事件……构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叙事网络。小说中的故事,在事实上实际构成了一道道迷宫,人物之间的关系随着“疯狗事件”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错综。大体的我把故事分为三个层面,疯狗进村之前就已经发生的故事,和疯狗进村咬伤人畜的故事,以及之后暴发出来的故事。
疯狗进村之前:
1. 赵子阶的女儿成疯子
2. 伍乡长与村民郭大旺长期形成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缓和又取决于赵子阶的工作)
3. 赵子阶与村民汤六福因为税收长期积累的矛盾
4. 小凤爹与她母亲之间的故事
5. 孤老郭大旺与他已经离世的妻儿通过留居的茅草屋形成的故事
6. 计生干部与姚家大儿之间的矛盾
疯狗进村中形成的故事(故事太多太杂只拣重要的说)
1.
2.
3.
疯狗进村之后形成的故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拉开大的视野来看这些故事,我们会发现,疯狗进村前,进村中,进村之后,都只是一个线索,在全篇中,关于疯狗的叙事并不占太大比重,疯狗就似一条扑进粘网中的鱼一样,它的挣扎带来了整个鱼网的颤动,而这些颤动,给我们拉开了一个偏僻小山村隐含着的方方面面颇有意义的故事,作者要的是这个网。而这些故事,又都一个个勾连,前后贯通,相互交织,形成了网络,这也是刘继明所评价的“扑朔迷离的叙事网络”。所谓的每一个故事,本身又前后发散,联系到望乡村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的小小圈子,这些圈子形成了小说的有机整体。这样的结构对整个小说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着手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原因。
关于小说的“结、构”
在我的认识里面,结和构所包含的意韵并不一样,相对来讲,“结”着眼于“小”,从细枝末节的地方着手;而“构”偏重大的方面,注重整体的把握控制。
任何小说初学者都会遇到“结”和“构”的问题,在这我特别的提明一下我所能看出的问题。下面我选取文本中的一个片段来谈。
……村子里开始大乱!(第一章第10段)
狗把张克贞的妮子小凤咬了。(第一章第11段)
狗把一头羊的脖子凿穿了个大洞……
狗把蹲茅坑的汪家老头的鸡娃子……
狗咬死了两只鸡,鸡头……
狗还咬狗——
村民汤六福最钟爱的一匹狗,黑子,乌黑发亮得像一块焦碳,高大,威猛,忠于主人并且目空一切。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狗。汤六福这人也是如此。汤六福是个英雄……(第16段)
初看并不觉得这些段落怎么样,感觉很稀松平常。如果前后联系,那么我们就能看出,作者煞费苦心。对这些内容的交代也别具匠心。《狂犬事件》这个小说本身来讲,疯狗进村,只是相当于打仗时候的照明弹,升空照亮目标之后,好戏是在后头的,并不是希望这照明弹去杀伤对手的,所以作者在交代疯狗出来为祸的时候,刻意的忽略掉更多的过程,用了段落来直接简明的标明一个个故事的结果。
在这些标明中,有些并不是对下文有用的。比如:狗咬羊事件,狗咬鸡事件,作者反而要写,这是为了“镶嵌”,让故事更具有真实性,让读者阅读的时候消弭掉自己是在读小说的感觉,而是真实的跟在疯狗之后,跑去看了趟村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多余的话”,小说就比较死板、生硬。
小凤被咬肯定是有用的了。作者不经意之间就埋下了伏笔。狗还咬狗就更加有意思了,作者在这为了着重介绍汤六福和他的黑子,用了这样一个“引子”。这种手法在很多小说作者手中都有运用,他们为了并不突兀的引出下文的时候,找出上下文有联系的地方,轻易的就转移了话题,带出了其他人物事情。这种手法比较普遍,也很重要重要。这属于“结”的方面,都很细小。
再看本文的“构”。这是个大网。
小凤被咬,原后引出了他的焉爹张克贞,既而父女的外出打针,小凤的死,贯穿了整个故事始终,从而给我们比较形象的刻画出了张克贞这个男人的可悲、可恨、可恼、也可怜。
村长赵子阶由发现疯狗开打开始,引出了与汤六福的矛盾,引出了他的疯癫女儿秀妮,牵涉出了他在伍乡长面前为村民利益的斡旋。在疯狗事件似乎要落幕的时候,疯女儿的冲阴事件露败,他与胡老幺爆发的矛盾,他们家与胡老幺媳妇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夫妻之间暴露出来的一系列观念上的冲突,直到最后女儿的堕胎到最后的死亡,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线索。
在村长赵子阶这个线索人物的身上,又牵出了一众多小的枝桠,构成了整个故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我们简单的来牵下这个事件关系网。
赵子阶——秀妮
赵子阶、秀妮——秀妮她妈
赵子阶、秀妮、秀妮她妈——胡老幺——胡老幺爱人、她儿子
赵子阶——汤六福、黑子
赵子阶——郭大旺——伍乡长
胡老幺——郭大旺
郭大旺——县上干部
郭大旺——小凤爷爷
小凤——小凤她爹、小凤爷爷——小凤她妈
赵子阶——计生干部——姚家大儿——姚家大儿表妹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人物关系用图饰划成一个关系网,就会发现,小说的整个构造复杂,作者手法高明。故事都穿插在这些人物之间,构成关系,它们不肥不腻,不虚不密,很成功的刻画出部分人们形象,深刻的反映了人性中的有些内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最后在疯狗事件的统照下,我们来看作者安排这些小故事的徐与急,在叙事上的把握,都是相当高明的,我们回到小说大的篇章上面来,在第一、第二章开幕中,引入人物;第三章形成一个小的高潮;第四章给我们的感觉似乎一切都已经稳定下来,可能平安的生活了,比较缓;第五章好象什么问题都已经安抚下来,生活可以开始美好一样,为后面的高潮形成创造条件,再缓;第六章撕破了一切幻想等待,矛盾集中爆发,形成了小说的高潮,想不急都难;第七章姚家儿女的结婚,给继续生活下去留下了点滴希望。
2009.6.16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