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四季度工作重点


银行业四季度工作重点

年初和年中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能否最终落实好、完成好,关键在四季度。今年的信贷最终完成情况和风险状况,四季度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做好四季度工作非常重要。

一要科学研判形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目前我们总的形势是,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仍不确定、不巩固、不平衡。年底前还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形势做进一步分析,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银行业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四季度要在两方面有前瞻性考虑:一是在压缩过剩产能和调整结构中(指六大行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银行业要前瞻性地做好明后年规划,并厘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各项指导措施,既实现“有保有压”,关注结构与预期损失,又注重“区别对待”,关注经济平稳发展。二是在近一年的信贷持续高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业要回头看,把工作做细,措施落实,确保风险可控。

二要强化风险意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始终牢记防范风险是我们的第一责任。对风险防范的各项措施,我们已经做了明确的部署,当前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反反复复抓好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实效。首先,要坚决抓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落实。《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已经发布,也做了动员部署和培训,下一步要按照有关部署进一步抓好培训,并确保如期实施。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两个管理办法,银监会正在进行征求意见的汇总和修改完善工作,适时择机发布并付诸实施。“三个办法一个指引”都开始付诸实践,才能对我们的信贷管理规范和信贷风险防范真正发挥作用。其次,银行业要加强对当前突出风险隐患的管控,继续密切监控项目资本金管理、政府平台融资、二套房政策执行,坚决查处假按揭、信用卡及票据业务违规、项目和公司贷款以及消费贷款中大量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贷款客户集中度时有突破、案件多发和同质同类案件重发等重点问题,密切监控不良贷款变化情况,狠抓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继续密切监测银行年末流动性变化,完善流动性应急计划。继续认真抓好案件防范各项措施的巩固,对银行业存款和票据案件等风险排查的后续工作,要按照已经明确的分工抓好落实。要在统筹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做好结构调整下未来三年信贷违约和损失的压力测试准备工作。

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风险管理和机制建设。一是科学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风险管控能力、资本实力,合理安排第四季度信贷投放规模,确保信贷投放平稳增长,贯彻落实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继续做好“有保有压”工作。二是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严守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底线。制定科学可行的资本补充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力争拨备覆盖率在年底前达到100%(银监会要求150%)的监管要求,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实现不良贷款的真实核销。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并落实科学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确保薪酬制度和审慎风险管理相统一,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科学设定考核指标,以及各类风险与成本的演绎与挂钩,避免因单纯追求经营规模和非真实利润而产生的负面导向,不得对存贷款进行时点考核,有效防止月末、季末、年底“冲时点”、“调数字”现象。四是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切实改进公司治理,切实改进风险管理流程,严格把好客户和账户准入关,根据本行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目标市场,并适时调整,注重对客户和产品的风险收益分析,不盲目展业,加强贷后管理和早期预警。切实注重风险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