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昨天报道说,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份权威报告中获悉,在中央预算安排的重大公共投资项目中,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截至8月底仅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报告指出,今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落实困难。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
商品房高到了天上,普通百姓天天抱怨,于是开发商包括一些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也苦口婆心的劝老百姓,买不起商品房是正常的。开发商没有责任照顾到所有人,他们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而买不起房不是他们的责任。人家又说了而且也给你指了条明路,那就是国家的保障房。
全国保障房建设到8月底,完成还不到四分之一,缘何进度如此缓慢?为什么供地不少而房子却不多呢?一个千人盼万人恨的保障房咋就这么难产呢?要我说不难产才怪呢!
首先,连中产阶层都买不起房谁还有能力挽救住房问题?中国地大物博,更重要的是人口众多。而在这众多人口中,更是分出不同的层次,根据收入不同分为富人,中产阶层和低收入家庭。改革开放后,中国富人如雨后春笋纷纷崭露头角,然而放在庞大的中国人民群众里,这富人又能显出几个来呢?只能算作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也就是说中国富人并不多,更多的是中低收入家庭。理论上听起来似乎商品房富人买,保障房由国家负责。可是试问一下,连占大多数的中产阶层都买不起商品房了,国家管得过来吗?如果房价和收入永远处在这样一个比例,大多数还是买不起房,买不起房就要考虑保障房。这么多人都觊觎保障房,狼多肉少的保障房供不应求是一定的,而且保障房也永远满足不了中国人民。现在政府只是能管多少管多少。
或许也会有人问了,说中产阶层买不起房也没见谁睡大街上,没错,但是买了房的都知道有多少沦为房奴,不敢娱乐不敢休闲更不敢生病。早就失去了人生的快乐真谛。谁买谁知道。所以说保障房进度即使再快相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仍然会显得慢。
其次,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房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当前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那么,地方政府为何会缺乏建设保障房的积极性呢?有人将原因归于部分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其实,建设保障房只需要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整个过程不需要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所以,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显然不是保障房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拿经济适用房来说,地方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首先要零价格出让土地,而这会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这显然是部分地方政府不心甘情愿的。在部分地方政府看来,如果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能被用来建设商品房,其可以获得不菲的土地出让金,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所以中央政府应当堵死地方政府可以借土地生钱的路。
再次,大量保障房上市会冲击商品房价格。如果地方政府按要求建设大量的保障房,在他们看来这是作茧自缚,自讨苦吃。如此一定会严重冲击到商品房市场,从而平抑商品房价格,进而影响整体房价水平。最终导致土地价格出让价格降低。所以说坊间传言的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开发商不是一句戏言。
最后,这种事中央不能睁只眼闭只眼。对于地方政府这种行为相比中央政府也早就了然于胸,只是没有采取相应强制措施。实际上这种情况,人家地方政府有这种想法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必须有强制措施来限制他们将想法付诸于实施。如此助长的只是中央政策的执行不到位。
当然还有开发商的原因,但是如果不从根源上控制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利益的关系,就永远解决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保障房建设。
推 荐 阅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