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西方七国集团3日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举行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再次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明眼人一看便知,在全球亟须合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当口,西方牵强地重弹老调,其真实用意是转移视线。其背后暗藏着巨大的阴谋,这个阴谋便是试图通过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来实现所谓的贸易在平衡,从而达到浑水摸鱼的渔利目的;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外贸顺差大国来说,等于变相损害中国的经济体系和经济利益。
虽然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西方大国金融体系长期疏于监管和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国际金融与经济体系不透明以及西方长期独揽国际金融话语权。而且,当前亟待要做的是,西方世界要针对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尤其是联合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协调行动,加快拯救经济,推动复苏。但是,一些西方大国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推卸责任,把“失衡”描绘成危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试图把所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与“全球经济失衡”相联系,逼迫人民币升值,以所谓的保持世界贸易平衡来解决金融危机,这个命题一旦变成共识,就直接危及中国的国家利益。
应该说,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表现出了负责任大国所应有的担当。一方面,中国采取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并在2009年上半年天量注入了经济刺激资金,这样的举动至今记忆犹新。而半年7万亿元的注资也开了金融业放贷的先河,与之相适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低谷。尽管目前这种复苏的基础还不那么稳固,但是,经济刺激计划的作用是明显的。另一方面,中国也积极寻求全球的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危机,先后参加了英国伦敦的G20峰会和美国匹兹堡的G20峰会。让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应对的成功做法,也汲取其他国家根深蒂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迟滞经济刺激的效果方面的教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再炒作人民币的升值问题,确实显得别有用心。
不过,从西方反复拿人民币升值说事这件事本身来看,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从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启示,或者说是警示也不为过。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结构问题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得不纳入重要的考量因素,或者说,对于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的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性因素,就是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是否得到有效地缓解。不容否认的是,这些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得到了70%左右,而同时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却只有20%-30%。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经济主要以廉价劳动力和耗费大量资源为代价换取发展,另一方面也成为西方世界屡屡诟病的由头。虽然,这是经济发展必经阶段,但是,我们还应该多从自身问题上找原因,并力求尽快得到根本改善。
还有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造成西方国家的经济与贸易不平衡问题,一方面是源于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低进口与部分发达国家实行高技术贸易壁垒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在过去20年间,大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低附加值制造业,造成大量的贸易逆差有关。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个早到的教训。值得借鉴。也就是说,虽然存在着大量的国际分工,而且这样的国际分工有可能是最经济的,但未必是最安全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应该是一个呈现梯度分布,并且是高中底并存的经济结构体系。西方国家在这种新的分工条件下,给新兴经济体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这实际上是存在大量风险的。因为一旦爆发更为严峻的、不可控的经济危机,那么可能造成这样的国家或经济体率先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