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里面,有一个“纪昌学射”的故事。原文如下: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干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途,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不提纪昌后来忽起歹念,他在学射时,是很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的,乃至看一只虱目不转睛,“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最难最难,也最需要专注、意志和毅力的。很多人总说“简”,其实没有繁,何来简?没有最艰苦的基本技能训练,没有扎实的基本功,面对复杂的形势又用什么去“简化”呢?看金庸武侠小说,萧锋用极平常的太祖长拳对抗少林高僧的“袖里乾坤”、杨过断臂之后只能放弃了奇幻的剑术改练玄铁重剑、袁承志在江舟之上用最寻常不过的五行拳对抗几个江湖老手、少年张三丰用少林拳基本拳法对抗何足道……表面上他们用的招数很平凡、普通,其实背后无不以深厚的功力、过人的天赋为支撑,如果一个功力平平的人,也幻想同样的方式去应敌,不被当场扁死才怪。如果仅看招数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施作者特定的能力及背后的功力支撑,那么机械的模仿或者自以为是的将一些复杂的事情看得太容易了,是相当危险的。
读《列子·汤问·纪昌学射》有感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