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知識,軟體比方


  腦袋等於電子檔案

  神農氏之所以成神農氏,因為他嘗百草。嘗百草後將腦中各藥分門定,並寫下對症方子,傳諸後世。最近筆者被商海中人稱為企業醫神,順帶就來一記封喉式挑戰,你Mastermind的傳承怎麼樣?每次都談笑自貶:“能醫不自醫!” 自己午夜夢迴,低頭暗忖,當真能醫不自醫?最近終於對自己,對Mastermind,作出迎頭痛擊。前些時候,與陳志輝師傅午飯論道,作出30年的自我檢討,10年前已知道自己不及30年前的管理功力,總結下來,用孫子兵法語是:忿速,用廣東話是:衰快,風塵見盡後,是時候靜下來,解決這“忿速”的毛病。

  若傳承壯大的企業延續的基本,那麼傳承壯大的基本是什麼呢?是知識化,用潘錦溪學院黃祐怡博士的語言是讓人“下載你的腦”,但下載你的腦,並不等於重播你的人生紀錄片,好似那些國家地理雜誌的差勁口水製作一樣:希特勒權傾天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何華真壯大傳承企業;反而要似Discovery的紀錄片,要解拆個中玄機,做到清晰解讀,只能達到合格媒體的水準。在組織進化/企業冒險的角度看來,還要進一步加上課堂講授,搏擊指導,實彈(可以是銀彈)演習,再經歷小戰大戰,方才令被傳者成器。

  知識源碼

  放在真實的環境,假設我們擁有的經驗如下:(1)外國企業怎樣進入中國,建立橋頭堡,組織第一梯隊,最後成功奠立品牌,令企業自動壯大;(2)協助中港企業衝出大中華區;(3)令企業進化成私募風投基金,這三組事實,可以當為知識上的源碼SOURCE CODE。再將這些源碼,寫成應用軟體,例如過去都在本報2004年至今期間刊登過的傳承軟體:(1)傳承三分法Succession Prism Analysis(現在已進入3.0版本),(2)ABCD資產重新混和法(Asset Remix);壯大軟體:(1)“20M-2B”2千萬至2億壯大法;(2)CEO六韜—1千億壯大法,要將這些知識,比方成應用軟體,其實後面有一個深意,就是這些軟體,只要企業用家符合了某些基本條件後,就可以應用,這類數字化軟體,與過往的management fab(管理學流行時尚)產品不同,例如中古名著In Search of Excellence中提及的企業已差不多全線敗化,“藍海”並沒有表示企業是賺是蝕,Good to Great的作者Jim Collins正在準備一本新書補鑊,但數字化的管理“軟體”大不同,所謂數字化,是指企業“安裝”了這些東西後,就會達到如斯的管理數字,這些東西可以是很粗淺的“五常法”,也可以是“視像會議系統”,這些粗工具,起碼可以保證有多少個員工在某特定時間內完成了多少事,企管發展到現在,應該有個新的廣域名詞出現,去形容這些東西,可統稱為Better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BMSR),或稱為Better Management Tool(BMT)。

  BM高低有別

  BMSR/BMT可以是(1)一堆人組成的管理顧問,(2)一本書/手冊,(3)一些電子軟硬體(如ERP),統統可以令到管理水準,在可量度下提升,或更清晰一點,在有意義的前提下提升。而下一個問題,就是取樣Sampling,大部分的BMSR/BMT,取樣頻譜太窄,取樣包括地域,語言,年代,很多時美式的BMSR/BMT出事的原因是取樣只是對準北美,應用到亞洲就出現問題,一般BM語言以英文為主,英文這工匠語言的產物,放在中文這言情區應用,就一定出現文化差異,最後影響甚至逆轉(營業)數字表現,若談到商業模式,取樣的年份,就一定要久遠,要由現代商史,到人類商史(工業革命前)。若競爭模式太極端,甚至要在自然進化史取樣。至於傳承方面,大家都知道在商業機構找傳承取樣,是嚴重無例可援,起碼要擴大人至全人類文明史,從治亂興亡中入手,才夠建立較全面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