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波是另类还是真实


    也许是耦合,在2009广东十大新闻人物选举开始之时,《环球时报》发表了这篇采访。环球游报》是一份以旅游整合世界,人类共享文明为办报理念,以向中国人介绍外国、向外国人推介中国为报道视野的国际化旅游媒体。他们的记者许海平再一次的留言提出要采访我,也就就是从这时,他开始认识我,写下了这篇“另类”的文章。也许这只是他认识角度。我曾经说过,要认识我,必须看完我1630篇博文才有感觉。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特别感谢最帅最帅之美男许海平先生美笔!哈哈,我没有见过,也许确实如此!因为他要我提供最帅最美的照片,可见他是纯美主义者。我再也没有办法再选了,只好提供以上的三张有代表性的照片。其实,在人们的心中我是如何,我一点也不介意,我就是我,是真实的我!

 

廖新波,我不是另类,是真实

 

【现实职务】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网络职务】“博客厅长”,“医生哥波子”。
【网友评价】新潮、温和、“另类”、“出位”、最大胆、最直言。
【最伤心的事】“献血门”
【最愤怒的事】“误诊门”
【处事哲学】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只有一种秘密能让人青春永驻,快乐成功:就是你们必须笑口常开,幽默风趣;你们必须时时情抱梦想,当你们失去梦想时,你们就形同死亡,我们周有许多人像似行尸走肉,却不自觉。
【个性签名】雷锋伟大,这只是一种精神;毛泽东伟大,因为他是圣人;我只是凡人,一个带着官帽子的凡人。

   

 【小注】以上的“标签”只是作者的视觉与感觉,我说过,我不会改写作者的作品,我尊重他们。比如,“误诊门”我并不认为是最愤怒的“门”。


    “医生哥,较年长之医者也,同辈谓之,亲切可掬,含爱护之意;波子者乃粤人昵称,子,古亦称之为师。”这是廖新波在博客上对“医生哥波子”的解释,也算是一番自我表白,语含自得其乐之意。较其他官员博客的网络问政,他自己说他的博客纯粹的个人博客,是一个普通医生和博友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但我们打开他的博客不难发现,除了有医药保健类的文字外,更多是则是和普通博友一样的对政策的关心,以及对丑恶现象的抨击。比起保健类的文章来,他的那些针对医疗政策和关心当前政策的文章,更受博友们欢迎和推崇。从2005年开通博客以来,拥有了众多的“粉丝”,并自称“菠菜”。博友们评价廖新波的文章风格:“更大胆、更直接”。

 

不能不说的“博客门”


    说起廖新波的博客,我们不能不说说“博客门”,这让这位开博客的官员更加引起波澜一片,时过境迁,廖新波说起这些事情来,依然感慨万千。 
    “打伞门”:廖新波曾在去年发表了一张去连州视察的照片,他在访问一户贫苦农家,这家人穷到饮用的是泥水,廖新波问:“你们就是喝这些水吗?”这时雨大了起来,旁边的工作人员为廖新波撑起了伞。照片一出,有网友批评道:“出门随行打伞开道,领导不是没有手举伞,而是习惯被人伺候!”
  面对博友的板砖,他很坦然:“网友看图说话是对的,有伞遮天,不容抵赖!”在博客上直接登出网友批判的帖子,还做了自我检讨:“我们的温总理都亲自打伞,我这个小小官有什么理由让人打伞呢?”不过他也解释,那是身边工作的同志爱护的表现,和为长辈为亲人打伞没什么区别。“农舍门外,时雨时停。老农顶笠,众人雨行。斯乃连州,冰雪灾临。水井陷泥泞,浊水粘衣襟。嘘寒问暖切,柄伞雨中移。伞小乾坤大,岂轻心?网大语杂乱耳,平添几分叹吟。何日冰消融,惟记送炭情。波子云:衷谢网评。”
     “献血门”:廖新波对记者说,这是让他最伤心的一件事。原因是他在博客上发表了他带头义务献血的照片,有网友就评论说他这是作秀。他非常气愤:“义务献血国法规定,领导干部当然要带头,我还是主管医疗的干部,如果评价是在作秀,那对我简直是一种侮辱!”
    “误诊门”:他在去年写了一篇《医生的诊断有三成是误诊?》的博文,有好事记者曲解了文章的意思,在报纸上发表了评论,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他看来,这是记者没有看清文章的主旨,纯粹是“标题党”。为什么不习惯看‘原著’呢!”“我引用别人的数据说明对误诊的重视!起到正视和科学对待误诊的作用。既要相信医生,也不要过分依赖医生;既要认识误诊不可避免,也不能把误诊当作任何责任的托词!误诊造成的事故是要责任举证的!现在有罪推论泛滥各领域!”  
“误诊门”、“打伞门”、“献血门”……互联网上鲜花与板砖齐飞,让他的博客生活充满了不一样的味道。

 

其实生命是快乐的

   2008年,四川地震发生后,廖新波第一时间率领广东省卫生队赴灾区,深入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广东援川医疗队在余震中做手术,深入“死亡岛”去救助灾民,在废墟里截肢救人……救人逾5000,并援建漩口首个板房医院。

   从灾区回来后,廖新波颇有感触地说:“活着真好,地震不管你有钱还是没有钱,他不认着你是乞丐还是富豪,汶川的楼板不知道你的帽子有多高。”

   廖新波后来在博客中记录了一些关于生命的意义以及对生活感悟的文章。在他的一篇名为《我们,因为停止了快乐而变老》的文章里,讲了一个很富有哲理的故事:一位老人抱着一副乐观的心态,完成了她的一个心愿,就是完成大学的课程,当她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并顺利完成学业的时候,她安详而满足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位老人的乐观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她在毕业典礼前说道:“我们不是因为年老而停止玩乐,我们是因停止玩乐才会变老,只有一种秘密能让人青春永驻,快乐成功:就是你们必须笑口常开,幽默风趣;你们必须时时情抱梦想,当你们失去梦想时,你们就形同死亡,我们周有许多人像似行尸走肉,却不自觉……变老和长大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任何人都会变老,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长大。长大的意思是,你必须不断在蜕变中找寻成长的机会而善加利用;要活得无怨无悔;上了年纪的人,通常不会因做过的事后悔;却常因在年轻,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遗憾,只有心怀悔恨的人,会恐惧死亡。”

   这个故事不仅让廖新波感触很深,他把故事分享出来后,博友们纷纷留言,对生命的意思进行了反思,究竟是我们要等着变老,还是要快乐地去长大。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廖新波乐观的心态,他说他很乐观,从来没有过睡不着觉的时候,一沾枕头就着。事实上他也是个很具有幽默细胞的人。在和记者聊天时,不时有突然的段子冒出,让记者忍俊不禁。

 

我真实,我没必要虚伪

   有着在国外求学的经历,廖新波的性格有些“西化”,博客上有人戏称他为“愤青”,其实这是他真实性格的表现。他认为,“博客是一个没有官阶,没有等级,没有贫富的虚拟社会,但是又常常是使人敬畏或者害怕的真实社会。对于我来说,我是处于一个不公平的‘语境’下与大家交流,我不能虚伪,也不可能造假,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得罪人,不得罪一个尚没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中的个人,才可以使你的言论自由——这已经是很进步了!”

   不同于众多政府部门官员发表言论谨而又慎,廖新波“开博”近三年来,一直像个独行侠,游走于体制内外。他敢于直言,点破医院反哺政府的事实,谈论医改方案时,更将矛头直指政府的投入不足。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透露新医改方案年内出台,但廖新波随即表示:医改不能是卫生部唱独角戏,“新医改方案年内能出台?我认为在两三年内方案能出台就不错了。”

   在广州市的两会上,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曾其毅说,其实在中国看病并不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问题。廖新波则在博客写道:“看病贵不贵?贵!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我是主管医院的工作,也了解目前的基本情况,看病是贵的!”这番言论让所有的博友为他鼓掌叫好,对此,廖新波说:“网民有的感情,我也一样有,网民心痛的,我也一样心痛。”


写部小说,记录我的一生

   2005年博客的开通到至今,他的在博客发表文章1625篇,访问量已超过5000 万。他的博客分类里除了“波子谈健康”、“波子杂谈”、“医生哥谈医改”、“医生哥谈医院管理”等栏目外,还有“波子诗词”。打开这个链接,是整整100首古今题材的诗词,不觉让人刮目相看,我们的波子哥不仅仅能直言,还是个儒雅的书生或者是浪漫的诗人。

   “月光下的姐姐如此的美丽∕微微泛红的脸∕她好象对我说∕弟弟,你什么时候长大!”

   这是他写的一首足以让人怦然心动的诗歌,没想到的是,人到中年也和年轻人一样崇尚朦胧的情愫。不过也有慷慨激昂的诗句,在《好好爱生者》里,他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怀旧,应该是人类的美德∕灾区现在怎么样了∕天府依旧∕汶川依然∕蜀道故我”,也写出了对“范跑跑”之类的道德缺失者的愤慨:“范跑跑跑了∕振振有词地在表白∕俨如一位大教授居高而临下∕这是对自己进行精神凌迟?∕用自己的伤口、阴暗来映照更多人的虚伪和不堪?”“人们在追问着人性的本性∕人最伟大的就是抛弃了自己∕动物只能从跑中得到快乐∕显示自我∕它无从谈幸福

   博友对他的诗词很是赞赏,他挺得意,“最幸福是被人承认,当你一种观点,甚至一首诗词得到人的赞赏,你高不高兴?当然高兴,有种成就感。”

   和记者聊天,他说他希望有人能把他的经历写成小说。不是为了树碑立传,是为了留给自己,留给子女或给博友们看,让他们去了解一个真实的廖新波,和他一起感受或快乐、或悲伤的心情。

    其实记者和众多的“菠菜”们是一样的想法:就希望廖新波能自己把这部小说自己来完成,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真实故事,感受更真实的心情。最后祝愿这部小说能早日看到,让我们去详细了解廖新波的内心世界,和这不平凡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