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建筑面积谁说了算?


           


  “居者有其屋”是民众的基本诉求之一,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是,面对节节高的房价,很多民众“望房兴叹”。但是为了结婚,为了安居,民众没有办法,不得不加入“房奴”的行列。这样一样,购房置业就成了民众头等重要的大事了,因为很多民众可能一生就购一次房。

  高房价本已伤及民之体了,后继伤害又接踵而至,真让业主胆战心惊。今年以来,相继发生在楼市的“楼脆脆”(上海)、“楼裂裂”(南京)、“楼歪歪”(成都)和“楼薄薄”(浙江桐乡市)事件,直接刺痛了业主敏感的神经。

  “楼薄薄”之类事件的发生,说明了开发商管理不善,建筑商偷工减料,政府部门渎职不作为;说明了房地产整个产业链“一条道跑的黑”,不值得民众信任。

  面对房地产整个产业链条的信任缺失,不得不令民众怀疑购房合同有关条款的真实性。购房合同上的建筑面积更是首当其冲的令业主不满。因为所购住房建筑面积多算一平米,业主少则多出几千元,多则多出几万元,况且一套住房多算几平米也看不出来。因此,业主就有以下问题要问了:住房建筑面积是怎么得出来的?谁真正去测量过?又有谁是证人?如果住房实测建筑面积与购房合同标示的建筑面积不一致又将如何处理?

  笔者曾咨询过开发商有关建筑面积之事,他说:“住房建筑面积是开发商推算出来的,卖给业主后,在办理产权登记时由,房地产管理部门派员实测,开发商根据实测面积进行多退少补。”只是时至今日,笔者也未听到有哪个楼盘公布的建筑面积与实测面积不致的,难道是所有开发商的推算如此准确?如果开发商有这本事,有这么诚信,上述有关“楼脆脆”、 “楼薄薄”之类的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结合上述“楼薄薄”之类的事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开发商在交房之时,根本就未进行过住房建筑面积实测。开发商可能也请有关部门实测了(相关费用也交了),但是相关部门根本就未前往实测,他们或依据开发商提供的建筑面积材料进行登记备案,或是走下过场,建筑面积依然依据开发商所报的材料为准登记备案。

  实测住房建筑面积关系到所有业主的切身利益。为了加强住房建筑面积实测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为了切实保护业主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在开展实测时,理应请业主在旁见证。基于同一单元住房建筑面积相同的事实,相关部门在实测时可以请同一单元选出的代表参与实测。如此,住房建筑面积才能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