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荒看垄断对民生与经济双重影响
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荒正在愈演愈烈地刮着。这场突然降临的气荒,让社会有许多不解。按照中石油、中石化的解释是,进入十一月以来,由于全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造成华北地区、两湖地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用气量增长迅速,导致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然后其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来佐证天然气供应大幅增加的情况(11月21日 《京华时报》)。
而笔者不禁要问,为何北方寒冬仅仅提前几天到来,供暖也仅提前几天时间开始,就造成了如此大面积的气荒。豪言壮语建立的应急机制为何不能应急?涉及经济、民生的天然气供应机制为何如此脆弱?对此,有专家认为,目前天然气供应价格过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没有生产、运输和供应的积极性;有人质疑(包括笔者)是囤积“逼宫”涨价。无论社会如何议论,也无论两大石油集团如何回应,最终肯定会水落石出,我们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垄断造成的。从天然气荒看,垄断正在对我国经济和民生造成影响。垄断很可能会影响中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彻底走向复苏的步伐,很可能会延缓民生改善的进程。
我国经济刚刚从金融危机影响下走出低谷,虽然前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7.7%,其中第三季度达到了9%,有专家预测四季度可能达到两位数以上。但必须认识到,这种增长是政府主导的大幅投资拉动的,民间投资的内生力量尚未彻底复苏,特别是经济的最终动力-消费尚未启动。在这个时候,如果大闹气荒、电荒、水荒以及成品油荒,达到其大幅涨价的目的,这对经济的打击特别是对企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面对气荒,两大石油巨头已经明确表示,要压缩工业企业用气,力保北京等地民用气。武汉大部分工业企业已经停气;杭州所有娱乐场所停止供气。其他地区的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用气都不能满足,同时,有些价格已经上涨。同时,在成品油价格提高后,国家发改委宣布,从本月20号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此前水价已经全面提高。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在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本来就不景气情况下,垄断产品价格全面提高,对仍在低谷中的中国经济和经营仍然困难的企业是雪上加霜。
这一阶段,除了水价之外的天然气荒、电价上涨中都没有直接针对百姓。表面看对百姓没有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不可忽视。天然气荒已经造成全国许多城市出租车排成几公里长龙加气,对百姓的出行已经造成影响。同时,许多城市出租车收费已经开始加价,比如:重庆出租车每车次涨2元,目前,重庆出租车起步价为3公里内5元,对部分乘客而言,此次征收附加费意味着出租车三公里内的价格上涨40%。天然气荒造成的工业商业气价上涨、非居民用电提高后的成本以及水价提高了的成本,企业都打入到商品成本中,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负担。这不但间接加重了百姓生活负担,而且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不可忽视,进而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决不能轻视。
垄断使得市场机制彻底失灵,垄断价格无论涨跌都不能反应市场的情况。在我国垄断产品定价权由国家掌握情况下,垄断企业通过制造供应荒逼迫国家涨价是惯用伎俩。而垄断产品在这个时机涨价对我国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这次气荒看,长远之计在于彻底打破垄断,权宜之计是,国家逼迫垄断企业深挖内部潜力,坚决拒绝其涨价要求。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1/content_12514615.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1/content_12513856.htm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11/22/content_12517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