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货币--比粮票更荒唐


随着京都议定书带来的碳交易火热,近期关于碳货币的讨论越来越多。我有些纳闷,那些政治家怎么突然变得象象牙塔里面的教授一样天真起来。

京都议定书带来的碳交易,实质上是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一种妥协,本质上是一种赔偿。如果没有这种妥协,京都议定书就签不下来。而如果把这种妥协带来的产物视为一种未来,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再说京都议定书针对的是国家而不是个人,碳排放指标只对部分国家有约束,这些都与“货币”相去甚远。本文要讨论的不是碳交易,而是传说中的碳货币。

碳货币是一个荒唐的,没有科学基础,不符合经济规律,反人权的制度,一旦实施,只能给世界带来灾难。下面就从科学、经济、人权三方面论述。

一 控制碳排放没有科学基础

碳,这个科学术语,突然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所有的政治家和经济家突然变成了气象专家、化学专家,这个现象本身就很可笑。

碳排放,指的是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所谓温室气体,是能够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地球大气对地面释放的能量反射力增加,导致地球对太阳能总吸收率增加,进而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的后果包括:干旱、暴雨等恶劣天气增加,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经济损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城市和农田被淹没等。这是目前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倒背如流的“科学依据”。

这样听起来控制碳排放贼有道理是吧?但是科学事实并非如此。

1,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气体之一,对温室效应贡献不大。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氯氟碳化合物(CFCs)等。除二氧化碳外地其它气体的温室效应都远高于二氧化碳,特别是氯氟碳化合物(氟利昂,冰箱空调用的制冷剂),CFC-13的温室效应最高可达二氧化碳的16300倍,而且它们需要数百年才会分解。飞机也是导致温室效果的元凶之一。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会与排放量成比例增加

碳与二氧化碳在地球是一个循环系统,排放量约高,吸收量越高,因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会保持相对稳定。真正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吸收的减少。好比一个水池,加大注水速度不一定会引起水位增高,但是下水管堵塞很容易导致水位增高。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乱砍乱伐。所以解决二氧化碳问题的根本是制止乱砍乱伐而不是限制排放。

3,地球的气候是一个缓冲系统,温室效应不会导致气候快速变暖。

比如,气温升高会导致水增发增多,水蒸发增多会导致云增多,云对太阳光有极强的反射作用,会导致地球对太阳能吸收减少。水蒸发增多会导致降雨增多,降雨增多会导致荒漠减少,荒漠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增加。

4,最根本的问题,地球气候是一个大系统,其长期波动非常剧烈,温室效应并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

下图是1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5000年来中国气温变化,雪线越高,代表气候越暖,可以看到,公元前5000年-1500年,气候相当温暖,那时又没有碳排放,而且那时是埃及文明和西域文明高度发达的时期,那时的气候恐怕比现在还要好。所以啊,屎壳郎放个屁就以为得天天带口罩,人类太自恋了吧。

1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

二 碳货币不具备可实施性

所谓碳货币,就是将碳排放量按人头发放,排放量超标的人花钱向排放量节余的人购买。这听起来象什么?对了,粮票。粮票咱们用了40年,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有发言权,那是不是个好制度。用粮票时,不但种粮的人挨饿,而且严重抑制粮食生产;废除粮票后中国不但没人挨饿,而且粮食产量连创新高。

所以,下面说的对于中国人来说无异于废话,如果不是中国人又恰好能看懂中国字,看了也许会受到启发:

1 碳货币分配标准难于制定。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是落后国家的数十倍。如果全球制定统一的标准,等同于发达国家要向落后国家交一笔巨大的排放税。尤其这碳排放指标肯定是个供不应求的玩意,价格会炒的很高,最终成了强肉弱食,不但不符合经济规律,甚至有点侮辱政治家的智商。如果标准不统一,不但落后国家不同意,发达国家也会吵作一团,估计没个一两百年吵不清楚,到时谁还用碳啊。

2 碳排放量难于监控

以石油为例。石油有两种主要用途,材料和燃料。石油变成材料,不排放碳;石油变成燃料,排放碳。所以,燃料应算碳排放,材料不算。问题是如果有人买了材料(塑料,沥青),偷偷地变成燃料,谁能监控得了?木材情况也类似,如果用来烧火算碳排放,如果做家具就不算,问题是如果做了家具后又烧火怎么办?

还有,是动物都有碳排放,野生动物的碳排放量谁监控?家养的草食动物,谁去计算它们吃了多少草,排了多少碳?养的猪死了,没卖,要不要算碳排放?

以上只是简单想想就发现的漏洞,如果有人挖空心思去想,还不知道会想出多少种漏洞可钻呢。这样一个从技术上千疮百孔的制度,怎么能够付诸实施呢?

3 抑制当下的碳排放,会增加未来的碳排放

我们已经看到了光伏太阳能的曙光。如果不考虑商业成本,其实光伏太阳能现在已经可以全面推广了。它有一个性能指标叫EPBT(能源回收时间),即累计节省的能源达到生产它消耗的能源所需的时间,一般在5-10年,即光伏太阳能是可以节约碳能源的。但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产生二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如下:

SiO2+C=Si+CO2(二氧化硅+碳=硅+二氧化碳)

如果一味抑制碳排放,必然严重抑制光伏太阳能产业,而光伏太阳能产业被抑制,我们未来就会消耗更多的碳燃料,排放更多的碳。这和粮票抑制粮食产量是一个道理。那么,最终这项政策是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而不是减少了危害。

三 碳货币是反人权的

人权,即自由,唯一的限制是不要妨碍他人的自由。所有限制人自由而不能给其他人带来更多自由的制度,都是反人权的,用老话说就是反云力的。而碳货币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制度。

人的代谢就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人的文明活动全程都伴随着碳排放,这不是个人意愿所能改变的,是基因如此,人类科技水平如此。如果只是控制碳排放,还算说的过去;如果把碳的排放权变成一种货币来进行交易,有权有钱的强势人群,仍然可以照常大量排放碳,最终被抑制的是弱势群体的碳排放权。

因为碳货币量一定是少于碳排放资源的,所以即便有资源,即便有供应和现金,却不能去消费。这和粮票让人挨饿是一个道理。这意味着不能开车,不能坐飞机,不能吃荤,不能健身,不能住大房子,不能养宠物,不能买衣服,不能看电影,不能去游乐场,不能去餐馆,不能吃冷饮,甚至是不能去看病。

当然政治家会打着“碳排放危害全人类生存权”的巨大招牌,来推销碳货币。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放屁也损害全人类生存权,应该有放屁币;打手机也损害全人类生存权(辐射),应该有辐射币;生孩子也损害全人类生存权,应该有生育币(还好计划生育没搞各这玩意出来)……这种逻辑,只能用2个字来形容:无耳止。

结语

1 抑制碳排放可以,不能搞碳货币

抑制碳排放,就像中国的计划生育,虽然有局部的不和谐,但总体上是英明的,成功的。

碳货币,就像中国的粮票,是落后的,淘汰的,被证实失败的制度。万万搞不得。

2不必杞人忧天,经济规律和科技进步双重作用会自然抑制碳排放

近10年来,由于供应有限,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碳能源价格狂涨,石油价格去年曾达到了147美元/桶的历史高位,比1999年上升了15倍。而且这个趋势还将长期持续下去。这样可以抑制不必要的碳能源消费,而同时促进资金流向新能源开发。

科技上,早就有替代碳能源的技术,比如核能,风能,近年来在大力推广。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大幅节省了能耗;用高速铁路替代飞机和汽车,也是有效的节能手段。光伏太阳能产业技术已经成熟,将很快普及。所有这一切,让我们看到未来是光明的,也许30年后,世界能够成功从碳能源时代过渡到太阳能时代。

所以,搞什么碳货币,实在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要不就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3 未来的货币,是以黄金重量为单位的商品本位信用货币,与碳无关

详见本人《货币将回归商品本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