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变官企,想不霸道都难


 

国企变官企,想不霸道都难
 
四川宜宾市筠连县一家公司在拆迁一居民楼时,100多公安武警现场执法配合其强拆。被拆当事人的代理律师郭刚查询发现,该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等7名高管,全是筠连县财政局、审计局和规建局的局长和书记。(27日中国新闻网)
从该公司的注册信息不难看出,它不但是“国有独资”,而且是“官员独办”,其经营范围涉及城市、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筹资、投资业务,既是热门,更是肥缺,很显然,让重要部门高官担任企业高管,就是为了用权力垄断资源,独霸市场。
财政、规划、建设、审计部门的高官联手经营国有企业,自己规划、自己建设、自己经营、自己监督,“国企”往往沦为少数官员或小团体的“后花园”、“小金库”。少数地方何以不顾国家禁令,让政府官员兼职企业?显然不能排除权力自肥的利益冲动因素。
国企变官企,这种“去市场化”的国有企业,打的是“国有”旗号,谋的是“官有”之利,完全排斥了其他经济主体,形成了对优质社会资源的垄断。有了公权与资本“合营”的官方背景,这样的国企想不霸道都难,动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就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