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创业板应支持创新型企业而非创业型


  笔者思考:

  这次中国创业板开市,可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被管理层寄予厚望,受重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一切为了创业板,一切为创业板让路,创业板可谓得其主耶!但是,的确如成老先生所言“开板前两天产生了非常大的波动,没有能够实现平稳的发展”,就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金融投资行业法治化建设必须提速。中国股市十几年所走过的道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这个资本市场的宠物,脱胎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成长在制度矛盾和结构冲突中。

  比如,目前创业板已经上市的公司质量并不高,应该算是创业板开盘硬伤。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创业板首批的10家公司,基本上都适合在中小板上市,像发行价格高达58元的神州泰岳,本身就是2008年申请中小板上市的未过会公司,但同样的公司,甚至还是中小板未过会的公司,却在创业板得到了更高的发行价格,这是什么道理?神州泰岳是什么?在中小板,一只30元的鸡没有卖掉,在创业板却以超过1000元的价格成交,这是让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把一只鸡卖了一头牛的价钱,因此创业板谁最高兴?当然是这些在创业板“圈钱”——不!不是圈钱!而是抢钱的企业最高兴!中国瞬间又批发出无数亿万富翁!

  一是越走越高的发行市盈率。创业板从开始募集到今天一共有28家,第一批发行的IPO平均市盈率是52倍,第二批则是57.19倍,而第三批更是推到了57.5倍。二是越来越大的超募规模。28家已经发行的创业板公司全线超募,原计划是73.9亿元,而实际募集的是152.78亿元,超过原计划的100%。笔者认为这些情况反应出,对于这里头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股市除了圈钱好像找不出别的用处了。更为致命的是,钱圈到手之后却“找不到了”好的投资方式和增长点。“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没有一个良好的上市公司群体,绝对支撑不起中国股市的大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与民争利,最终将没有利,算计市场,最终将被市场所算计。谁玩弄股市,终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此,让我们小散们呼吁大股东的良心和道德,合理确定发行价,少圈钱、用好钱,规范交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只有合理的才是长久的,中国股市也情同此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确立起价值投资理念的主导地位,有效维护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股市的规范、稳健、高效和有序运行,才能促使中国股市从非理性逐步走向理性,从不规范、不成熟逐渐走向规范、成熟。

  中国股市已到了应该“知耻而后勇”的关键时期,必须痛定思痛,拿出卓越的智慧和勇气,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创造一个秩序井然、健康规范的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