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秋冬交际,塞北大地阵阵寒意,但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却迎来了接二连三地的旅游团队和参观学习人群。这是因为60年来,这个偏僻小县的历届领导班子和干部群众咬定绿化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终于使右玉县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不足0.3%提高到现在的52%,彻底改变了全县1964平方公里的自然面貌和10.6万人民的生存环境。如今,作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右玉,已经从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外绿肺,吸引人们纷至沓来的正是这股执着的“右玉精神”和“走西口”文化的深厚底蕴。
10月16、17两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了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右玉,在呼啸的西北风中依次参观了南山公园,右玉生态建设纪念馆和苍头河流域景区,右卫古城以及杀虎口(也就是西口)旅游景区等地。
在右玉县城南端的南山公园山顶,矗立着一座由红、黄、绿三色“大树”组成大型雕塑,丰碑上铭刻着历年来为右玉绿化作出贡献的人名,他们中有县委书记,也有普通村民,还有的原本就不是右玉人……但是,无论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第一任县委书记还是现在的第十八任书记,无论是土生土长的右玉农民,还是嫁到右玉的新老媳妇,他们都为“塞上绿洲”的一片林、一棵树付出过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
当地流行的几曲歌谣也许可以描叙昔日右玉的光景:“十山九个秃,下雨遍地污,风起遮日月,黄沙堆成丘”;“白天点油灯,夜里土堵门。女人挖野菜,男人走口外。”据当地史志记载:位于晋西北边陲的右玉县山地丘陵占89.5%,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无霜期不到百天。由于地处塞北高原风口,气候高寒干旱,加上古代属我国北方要塞之一,所以数百年来承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双重毁坏,到解放初已成潜在的沙漠化地带。按照联合国人居生态标准,此处属于不适合人类居住之地,60年前,一位来右玉考察的德国专家建议:全县迁徙。
但现在,在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途中,道路两旁会不时闪过一片一片的森林和绿地,在一些小叶杨树林里,偶尔会有山鸡和野兔被汽车惊吓而飞起或跑出。随行的右玉县宣传部冀部长告诉记者:别看这种杨树只有碗口来粗,可它们至少已经有十来年的树龄。这种树个头不大,可是能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生存,右玉人习惯叫它“小老杨”。它们既不伟岸,也不够挺拔,佝偻的身子是与风沙抗争的结果。
60年来,右玉人民就象他们培植的“小老杨”一样,一年栽不活,第二年重栽;十年绿不了,六十年坚持不断搞绿化,宁是把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变成“塞上绿洲”。在右玉生态建设纪念馆里,记者依稀看到了右玉人民用双手开创绿色家园的轨迹:上世纪50年代,他们提出了“哪里能栽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60年代提出了“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70年代是”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80年代喊出“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90年代成了“乔灌混交立体栽,绿色屏障建起来”;而到了本世纪初则成了“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
这一堪称前无古人的60年绿化接力实践,不仅使右玉增添了150万亩的人工林,成了镶嵌在万里长城沿线的一颗绿宝石,还凝聚成一种“坚持科学、尊重实际、艰苦执着、执政为民”的“右玉精神“。连日来,学习“右玉精神”成了三晋大地上最热门的话题。山西省常委、省委秘书长高建民说:正是由于右玉县历届领导班子处理好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坚持有煤不挖,60年搞绿化,才创造出了现在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
在苍头河生态流域景区,一些商人被右玉丰富的沙棘资源所打动,正跟同伴在地头热烈地讨论着合作事宜。沿着右玉的母亲河苍头河的北上,记者一行来到了昔日的边陲重镇-------右卫城。这里曾是县城所在地。但是由于风沙太甚,县府不得不迁离,目前此城仅剩寥寥数千居民,在大型掘土机挖开的一块新地上,被漫漫风沙掩埋的古老城墙终于露出了昔日的雄伟。古城墙有十几米高,20多米长,下半部是矩形的青石,上半部分是大青砖。周围起伏的黄沙缓坡与新挖出的这段古城墙构成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情景。
讲解员说:右卫古城城墙原来12米高,由于风沙剥蚀,目前大约有6米高。除了刚挖出的这段外,其余地方都看不到城墙的踪影,因为黄沙早已淹没了古城墙的外围。由于黄沙堆积,现在汽车都能开到城墙上。
而据史料记载,就是在这座已经被风沙掩埋的右卫城下,还压着一座更古老的城池,它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善无县,该县也是历史上倡导“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所置的雁门郡所在地。在善无县被滚滚风沙掩埋后,明朝人花17年年时间在其故址上筑起了右卫城,建成时间是明永乐七年,也即1409年。可惜,右卫城没有被敌人攻陷,却也牺牲在黄土的怀抱中……
此情此景,不禁迫使每个身临其境的人想象:如果没有右玉人60年的绿色接力,滚滚黄沙掩埋的将不仅是右卫古城,还有整个右玉县域!
如今的右玉,由于植被的大幅提升,当地小气候已经发生改变。例如,前来参观的人意外发现:几天来五六级的大风,衣领上居然没有黄土和污渍!县城虽小,但很干净;淳朴的当地人破天荒地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旅游人群……
一场60年的接力 山西右玉从不毛之地变成塞外绿肺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