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木工程到企业管理
关键词:土木工程 企业管理 包工包料
以往在农村盖房子,总是尽量事必躬亲,一切均亲历亲为的,甚至担水、推土、和泥等,甚至瓦工、木工、管工、电工等等,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堪称“十项全能”。在财力不雄厚的时代,手中的钱不宽裕,因而总是感觉别人都是来赚自己的钱的。
等到经济发展了,意识到自己没有力量亲自动手,又难以做到事必躬亲,而自己又没有必要做瓦工、木工、管工、电工等等“十项全能”就舍得花一点点钱,请个施工队,但总是倾向于想得比包工头还周全,所提的建议比包工头的方案还要高明,甚至作为东家,看到别人干活都耐不住心痒手痒,下手去干;虽然明知道别人是来为自己分担压力的,但其中的操心费力是少不了的,如果再挨埋怨,难免感觉委屈,所以父辈人有一句口头禅——土木工程不可擅动。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让包工头感觉心理不舒服,特别是在难以和谐或者出现争吵与纠纷的时候,难免帮倒忙、让包工头感觉是在添乱。其实这种善良未必完全是出于省钱,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而仅仅是为了寻求自我实现。
如果东家担心物料采购方面会让自己多花钱,或者自己在采购方面会省钱的话,就倾向于考虑仅仅包工的方式。但工程进展过程中,却发现这种单纯“包工不包料”的模式难以避免地要出现矛盾与冲突。
这种方式不仅要考虑所采购的品牌、款式、规格等问题,更要考虑进料的时间以及堆放那些物料的场地的问题。在包工不包料的情况下,包工只需要考虑用适当的人,并让他们高效而保证质量的工作就行了,这样的时候,所用的工人只需要携带称手的工具以及自己的经验等就可以了,其成本与利润计算往往在于用工的单价以及用了多少工方面扯皮,这就会在东家与包工头之间埋下了不信任的隐患,由于不信任就会彼此勾心斗角。
比如在用工的单价方面,无来由地涨上去,比如用的更多的不是熟练的“大工”,而是初学乍练的“小工”,再比如会存在进度拖沓,等方面耗费工时却进展缓慢等“磨洋工”的局面。这些都是会让东家感觉心理不平衡的。
其实内心里,包工头都是更希望用包工包料的方法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至少从包工头到属下的瓦工、木工、管工、电工等细分工种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以往做工程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用什么样的东西顺手,用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保证质量,如何能够尽量加快工期,尽量不要拖泥带水等等。
没有任何一个施工人员希望在某一个项目上拖沓或者延误,并导致自己其他工程受到影响。这就在客观上契合了东家希望尽快完工的内心需求。
包工头往往是材料供应商的大客户,任何材料供应商通常都不敢得罪的,至少在材料准备这个方面,由包工头出面比由东家直接出面,相对的效果要好,在质量方面,也有更多的保障;至少假如不出现诚信缺失,没有人品问题,以及工程欺诈的情况发生的话,基本上是利大于弊的。
而假如东家如果涉足就需要把相关行业的一切成本与市场状况了解透彻,甚至会抢了包工头的饭碗,至少他从材料供应商那里预期得到的差价与利益不能再指望。
当然,不管是让施工队包料还是不包料,都需要东家把所需要的钱事先准备好,那么在这基础上,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信任是有价值的,在基本信任的前提下,或许由包工头去采购物料比自己亲自去,更能节省资金。
即使用包工包料的方式,都需要一个监理在其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监理的工作不仅是监督工程的进度、质量以及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的情况,而且要及时地就工程进度中所出现的预料之外的状况进行及时沟通协调,在第一时间提出并确定相对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这种角度而言,管理团队更类似于那个监理,所区别的是监理更希望维护投资人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讲,像财务总监;而行政总裁更像是包工头,所代表的是团队与工会的利益。
因此,在很多时候,人是需要首先定位清晰,再去思考、说话、做事的。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够省心省钱省力气。
包工包料之间表面上看,仅仅是一个方式问题,但实质上却是出自截然不同的心态,更会导致截然不同的过程与结果。
贾春宝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bekings@yahoo.cn
QQ:469063961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