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进入实施阶段
为了用电视、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播方式,展示自然和谐、人文和谐的中国文化所绽放出的独有魅力,展现我国具有鲜明文化旅游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的进程,并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最高审美标准,达到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中誉基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定于2009年11月——2010年6月在全国范围举办。
本次活动是在2010年6月,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组办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公益性大型文化旅游宣传盛会;也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步入发展期的一次亮相。
本次活动以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8月31日发布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纲领,以“展示古老中华文明独特魅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汇聚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资讯;倡导生态文化深度旅游体验”为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为依托,通过对根植于华夏大地上的,具有鲜明文化旅游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的深度挖掘和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地影像展示,在更广大的范围中宣传、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同时以公众为文化主体,以深度旅游、文化体验为目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进人们的生活与对孩子们的教育过程之中;让广大的游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亲身领略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与自然风光,以及天人合一的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的认知度,激发旅游兴趣,创造旅游需求,进而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的进程,为经济社会文化的更快、更好地发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积极地贡献。
本次活动将安排一系列欢乐祥和、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专业务实,注重提高影响力与辐射力的活动,其中包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中国有个好地方————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评选推介活动”及连带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办地)电视讲堂、非物质文化遗产探源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歌曲征集推广活动,以及《中国有个好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高清电视系列片等主体活动及多项配套活动。其中:
论坛峰会:旨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为先导,以文化遗产资源合理、科学、有效应用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和谐共生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建设与媒体深度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镇)旅游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市场营销”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意识,扩大社会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以及科学开发利用工作,营造新的发展局面。
评选推介:本评选推介活动以“中国有个好地方——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为名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生态文化特征的古村落、古街、古镇或古城为资格;以定居于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技艺的精湛、卓绝和民俗物象的独特、多样为标准;以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为原则,在本活动的媒体合作单位中,安排电视、平面、网络媒体,以图集、文字和视频展示等方式,向全社会公示、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并与2010年6月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评选、命名首批100家“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
电视宣传:本片以《中国有个好地方》为名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一个古村落、古街、古镇或古城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为背景,以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或民间技艺、民俗物象的生存历程为展开,以人和事件的故事性叙述以及情景再现的表述,真切、详实、客观、生动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最具特色的历史传承、生态文化、风土民情、自然景观等,探寻自然山水中蕴藏的个性魅力和文化内涵,体现人们当今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深入、细致、立体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地域人文性格。本片制播100集,将于2010年6月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期间播出。
公益活动:本次活动将以公益为先,在分别举办以上活动的基础上,还将组织宣传媒体、摄影家及爱好者、美术家、部长将军、外国使节及夫人等,分批次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零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的和谐魅力;并与各地政府一起组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的系列性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知识的普及,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里。
日前,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已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厅(局)、旅游局发出了有关活动举办的函件【艺办函2009第040号】和“中国有个好地方——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评选推介活动”的邀请函以及评选申报表。
本次活动已邀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开发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同时邀请众多海内外文化艺术界及传媒界人士,组成了宣传委员会,以此来保证在本次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各项活动的公益性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民族民间艺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宗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是一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综合性、互动性大型文化旅游盛会,其意义在于:
1、通过活动的组办和实施,着力打造“华夏之根,文化之源”和“山水圣地,人文中国”的主题文化旅游概念;
2、通过系列化的活动,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利用,达到传承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以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以旅游弘扬和传承文化”的目的;
3、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文化品位,活跃城乡文化生活,吸引客商旅游观光投资兴商,为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交流、推介、招商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
中国公益事业促进会
协办单位
美中文化交流协会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
中国之星媒体集团
中国部长将军画院
支持单位
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
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环球活动网
人民代表报甘肃事业发展中心
媒体合作单位
(持续增加中)
《人民日报》地方特刊
《人民政协报》
共青团中央《青年参考》报
《中国信息报》
《世界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记者站
《今日信息报》
《中国投资环境》杂志
《辉煌中华》杂志
环球活动网
华网在线
境外宣传
中国之星媒体集团旗下媒体
中国之星电视台(美国)
美国芝加哥辰报
《环球中国之星英文周刊》
承办单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网
中誉基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
专家委员会名单
主 任
刘 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副主任
黄 静 工发中国处投资环境项目办主任
国际投资环境研究院院长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专家
《中国投资环境》杂志副主编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叶自成 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段宝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学者
翟智高 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副主席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庄炎林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专家委员
王 东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文化学者
郭大顺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士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
冯 征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黄 佶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中华龙文化专家
黄益苏 湖南中南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
中国大学生体协龙狮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97香港回归龙仪总顾问
庞 进 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
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陕西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
王大有 华夏文化纽带组委会专家委员
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理事
北京大学太极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杨静荣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考古专家
李仰松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 迅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
胡照华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龙文化学者
龙黔石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
北京华夏神龙艺术研究院院长
邵望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程 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培栋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研究会副主任
石兴邦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龙学专家
乔俊峰 中化龙文化当代十杰
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副主席
任昌华 河北涿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帝城创始人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承办地)国际高峰论坛
为了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传承,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组委会根据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8月31日发布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决定邀请相关单位,共同组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承办地)国际高峰论坛”。
一、项目名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承办地)国际高峰论坛
二、组织单位:
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
承办地人民政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组委会
三、协办单位:
美中文化交流协会
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
中国之星媒体集团
中国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美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四、支持单位
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环球活动网
人民代表报甘肃事业发展中心
五、主要宣传媒体(持续增加中)
《人民日报》地方特刊
《人民政协报》
共青团中央《青年参考》报
《中国信息报》
《世界报》
新加坡《海峡时报》中国记者站
《今日信息报》
《今日中国》杂志
《中国投资环境》杂志
《辉煌中华》杂志
环球活动网
华网在线
境外宣传
中国之星媒体集团旗下媒体
中国之星电视台(美国)
美国芝加哥辰报
《环球中国之星英文周刊》
六、承办单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网
中誉基业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七、举办时间: (拟)2010年3月
八、举办地点:承办地
九、会议主旨:
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旅游产业投资的政策,促进旅游产业与国内外投资机构的交流和合作,科学、合理、有效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合理利用
本次国际高峰论坛旨在以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于2009年8月31日发布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纲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为先导,以文化遗产资源合理、有效应用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出的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建设与媒体深度宣传”、“如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优势文化产业”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的意识,扩大社会参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以及科学开发利用工作,营造新的局面。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投融资
(会期内召开承办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投融资洽谈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大力开发旅游消费热点,营造良好的旅游产业投资氛围,开拓旅游投资思路,促进风险资本进入,帮助地区经济体实现融资愿望,搭建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帮助区域经济项目和企业实现与资本的对接,从而快速、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与国内外投资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发展共赢。
十、研讨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对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旅游规划和实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生态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在旅游活动中,如何保护生态文化资源;
(4)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品牌的创建等。
十一、出席人员:
(一)政府领导: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联、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中国旅游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全国高科技三农发展促进委员会以及承办地各级主要领导。
(二)文化旅游界人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环境规划署官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外文化产业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保护组织人员、港澳特别行政区高级官员、亚太旅游联合会、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领袖等
(三)投资机构(拟请):
中国专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招商局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汉能投资集团(中国)
北极光创投基金(中国)
中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富凯鸿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北京天惠宏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
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
中美联创国际集团公司
维西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市银联担保有限公司
卓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香港)
摩根士丹利亚洲投资有限公司(香港)
华登国际投资集团(美国)
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美国)
兰馨亚洲投资集团(美国)
美中基金(美国)
英国联邦银行投资有限公司(英国)等
十二、延展项目: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承办地)国际高峰论坛”可建设成为永久性论坛。每年定期、定点举办。
(二)整理论坛研讨议题,配合现场图片,予以出版、发行。
十三、媒体宣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承办地)国际高峰论坛”,将邀请以下宣传单位,对本次论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报道:
通讯社:新华社、中国新闻社
报纸:
人民日报及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旅游报、中国财经报、国际商报、中国摄影报、中国贸易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商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信息报、中国联合商报、中国公益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联合早报、文汇报、大公报等
杂志:
中国新闻周刊、国家发改委《中国经贸导刊》,新华社《瞭望》、《半月谈》;《今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世界华商》、《凤凰周刊》、《亚洲新闻人物》等
网站:
本次活动官方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宣传网
中国新闻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华网在线、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百度网、网易、腾讯等
电视: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阳光卫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天津卫视、贵州卫视、河北卫视、江苏卫视、旅游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浙江卫视、安徽卫视、广西卫视、福建东南卫视、陕西卫视、云南卫视、黑龙江卫视、辽宁卫视、吉林卫视、江西卫视、湖北卫视、河南卫视、深圳卫视、香港亚洲电视、澳门澳亚卫视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北路甲2号盈科中心IBM大厦1510 邮编:100027 邮箱:[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5393618 010-65393616 010-65393617 010-65393619
电话:010-65393618 010-65393616 010-65393617 010-65393619
传真:010-65393620
------------------------------
“中国有个好地方——
最具魅力的非物质遗产旅游地”评选推介活动
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公益宣传活动定于2009年11月——2010年6月在举行,这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创新的大型文化盛会。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将举办“中国有个好地方——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评选推介活动。
1、组织方式:
在本活动的媒体宣传支持单位中安排电视、平面、网络媒体合计30家家,以视频影像、图片集、文字版面等方式,在全国范围统一推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经媒体、观众、读者、旅游者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进行投票,评选、命名首批100家“中国有个好地方——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
2、评选要求: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生态文化特征的古村落、古街、古镇或古城为资格;以定居于此的民间文化传承人(群体)技艺的精湛、卓绝和民俗物象的独特、多样为标准;以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为原则。
3、揭晓时间:
2010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
4、活动地点:
北京(或某承办地)
5、活动内容:
本活动宣传媒体统一公布首批100家“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并在北京(或某承办地)进行场地展览、展示、展演。
6、推广方式:
(1)在评选推介活动进程中,本活动的宣传媒体以新闻、访谈、专题等方式开展系列化宣传报道。
(2)平面、网络媒体以专版的方式,开展规模化报道、推广。
(3)印制海报、宣传册予以宣传、推广。
(4)编辑、出版100家“最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大型文化旅游图文丛书。
=============
《中国有个好地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清电视系列片
一、摄制周期:
2009年11月——2010年12月
二、播映周期:
2010年6月起
三、节目形态:
1、大型高清电视系列片《中国有个好地方》,将采用大系列、小单元的创作模式,以讲故事的方式,以小见大,由点到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祖国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文化传承和时代面貌。
2、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将以系列专篇的方式体现,统一名称为“(省市名)有个好地方”,如“贵州有个好地方”、“湖南有个好地方”、“苏州有个好地方”等,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编播,最终形成《中国有个好地方》大型电视片系列。
四、节目内容: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一个古村落、古街、古镇或古城的形成、发展与变迁为背景,以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或民间技艺、民俗物象的生存历程为展开,以人和事件的故事性叙述以及情景再现的表述,真切、详实、客观、生动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最具特色的历史传承、生态文化、风土民情、自然景观等,探寻自然山水中蕴藏的个性魅力和文化内涵,体现人们当今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深入、细致、立体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地域人文性格。
五、制播形态:
本片拟制播100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
1、本活动的5家主要电视宣传媒体安排频道或相关栏目连续播出。
2、本次活动官方网站、华网在线等网络媒体连续播出。
六、延展项目:
编辑、出版电视系列片《中国有个好地方》系列丛书并制作DVD光盘,向社会公开发行:并作为文化资料向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学校进行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