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111中国国航A股融资历程


601111中国国航A股融资历

 ——吴国树/文

601111中国国航A股融资历程
总体框架:
公司发展历程
公司简介
本公司主要控股股东概况
发行A股的相关背景
1.发行A股原因及相关背景
2.当时的行业发展前景
上市融资历程
IPO(首次发行,2006年) ; ; ; ; ;2.增发A股(2008年)
上市融资对公司自身发展的影响
IPO对公司自身发展的影响
增发A股对公司自身发展的影响


一、公司发展历程
1.公司简介
本公司的前身是民航总局北京管理局。自 ;1950 ;年开始从事航空服务以来,一直是提供国际和国内航空服务的中国主要航空公司。为配合中国民航业的改革,1988 ;年 ;7 ;月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并承接了民航北京管理局的业务,
是中国当时资产最多、运输周转量最大的航空公司。 ; ;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隶属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也是中国唯一挂旗飞行的航空公司。2002年10月11日,中航集团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主体,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西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2003年7月,当时的民航总局向国航颁发了一体化合并运行合格证书,国航率先成为民航企业联合重组后完成实质性一体化的航空公司。2003年完成一体化后,中航集团的生产运营得到了迅速发展,国航改制上市成为集团的首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国资改革[2004]762 ;号 ;《关于中国航空集团公司重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方案的批复》、国务院国资委国资改革[2004]872 ;号 ;《关于设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以及《发起人协议》,中航集团以其全资企业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拥有的与航空客货运输及相关地面服务、飞机维修等业
务相关的资产、负债,及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 ;23 ;家企业中持有的股权 ;
 ;(或权益),以及货币资金人民币56,078.21 ;万元作为出资,中航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航有限以其持有的中航兴业 ;69%的股权作为出资,于 ;2004 ;年 ;9 ;月 ;30 ;
日,共同发起设立本公司。本公司承继了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航有限的全部
航空运输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
2004年9月30日,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起方式设立。当年12月15日,国航在香港、伦敦两地同时上市,创造了“三个之最”。
一是世界航空公司近17年来首次公开上市募集资金最多,融资折合人民币102亿元。
二是当时航空股上市中溢价最高,上市前国航股票每股净资产1.39元人民币,H股发行价格折合为3.17元人民币,发行价格比发行前每股净资产溢价129%。
 ; ; ;三是成为机构投资者认购倍数最高的中国境外上市国企之一,机构配售部分的认购倍数为19倍,香港公开发行的认购倍数为83倍
 ; ; ;2004 ;年 ;12 ;月 ;15 ;日,公司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即 ;H ;股),并在香港和伦敦两地同时上市。发行后公司总股本 ;94.33 ;亿股,其中内资股 ;48.26 ;亿股,占总股本的 ;51.16%;非上市外资股 ;13.80 ;亿股,占总股本的 ;14.63%;
境外上市外资股32.27亿股,占总股本的34.20%。 ; ;
 ; ; ;中国国航是国内最具领先地位的航空客运、航空货运及航空相关业务的运营商,拥有广泛的航线网络,为主要中国城市及国际目的地服务 ;
2.本公司主要控股股东概况
(1)中国国航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中航集团。截止2009年中期,中航集团持有中国国航49.49亿股,中航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航有限持有中国国航14.47亿股。中航集团合计持有中国国航63.86亿股,占总股本的52.21%。中航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直属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在具体的航空业务方面,中国国航受国家民航总局的指导。
(2)中国国航(601111)股东户数

(3)股东的构成
09年年度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持股比例
股份性质
增减变化
1.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494,906.66
40.40%
流通A股,流通受限股
-
2.国泰航空有限公司
221,761.75
18.10%
境外可流通股
-
3.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208,315.79
17.00%
境外可流通股
-
4.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144,733.49
11.81%
境外流通,流通受限
-
5.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000.00
0.65%
流通A股
-
6.工行-博时精选股票证券投资基金
4,999.97
0.41%
流通A股
-
7.建行-银核优选股票型投资基金
4,000.30
0.33%
流通A股
-
8.建行-泰达荷银市值优选股票型投资基金
2,828.97
0.23%
流通A股
-
9.工行-博时第三产业成长股票投资基金
2,501.33
0.20%
流通A股
-
10.交行-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2,499.98
0.20%
流通A股
-
合计持有1,094,548.24万股,占总股本89.34%,较上期增加8,577.41万股。占总股本0.70%
08年年度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持股比例
股份性质
增减变化
1.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494,906.66
40.40%
-
-
2.国泰航空有限公司
221,761.75
18.10%
境外可流通股
-
3.HKSCC ;NOMINEES ;LIMITED
208,220.28
17.00%
境外可流通股
-3.56%
4.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144,733.49
11.81%
-
4.84%
5.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000.00
0.65%
流通A股
-
6.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3,000.00
0.25%
流通A股
-
7.中国工商银行-上证50指数证券基金
2,051.41
0.17%
流通A股
-
8.UBS ;AG
1,309.07
0.11%
流通A股
-
9.中国银行-嘉实沪深300 ;指数投资基金
1,000.59
0.08%
流通A股
-
10.同德证券投资基金
987.60
0.08%
流通A股
-

合计持有1,085,970.84万股,占总股本88.64%,较上期减少5,140.48万股。占总股本0.42%
07年年度
股东名称
持股数(万股)
持股比例
股份性质
增减变化
1.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494,906.66
40.40%
流通受限股份
-
2.HKSCC ;NOMINEES ;LIMITED
221,719.49
18.10%
-
-0.78%
3.国泰航空有限公司
216,105.25
17.64%
-
-
4.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138,048.29
11.27%
流通受限股份
-
5.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8,000.00
0.65%
流通受限股份
-
6.融通新蓝筹证券投资基金
5,946.95
0.49%
流通A股
-
7.中国人保-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5,000.00
0.41%
流通受限股份
-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5,000.00
0.41%
流通受限股份
-
9.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5,000.00
0.41%
流通受限股份
-
10.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5,000.00
0.41%
流通受限股份
-
合计持有1,104,726.63万股,占总股本90.17%,较上期减少4,446.84万股。占总股本0.36%

二、发行A股的相关背景


 ; ; ; 发行A股原因及相关背景
1.市场发展引来融资需求

对于此次国航回归A股,投资界指出,作为三大航中盈利态势最好的公司,国航此次在A股上市融资能够扩大自身规模,因此对其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由于航油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国内航空业运力增长过快,为了达到连续3年盈利才能上市的标准,国航也迫切需要尽快完成上市。国航回A股上市,主要还是为了适应国内民航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扩大经营规模。面对中国民航市场的发展,国航也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购买飞机、扩大运力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国航在公告中指出,此次A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作购买飞机以及参与首都机场扩建工程。运力的扩展也带来了航空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需求。
盈利压力逼迫国航尽早"回归"
(3)大型国企酝酿"回归"热
(4)近几年海外融资额大增
 ; ;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不少有竞争力的大型国企走向了海外资本市场,开始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长袖善舞的历程。统计资料显示,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筹集资本超过200亿美元,这是沪深两市2003年和2004年IPO募集资金800多亿元人民币的两倍左右。同时,在筹资额方面,2005年比2004年的募集资金几乎增长一倍。其中,国有企业占据了中国企业募集资金额度的绝大部分。
(5)管理层支持国企"回归"
 ; ; ;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增强A股市场的吸引力,各方开始呼吁大型国企尤其是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能够上演"王者归来"。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提出,未来将推动优质企业境内发行上市及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并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  
业内专家表示,事实上,整个2006年都掀起H股回归A股的浪潮。而这些超级大公司的归来,将有力地支持指数,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目前,随着A股市场改革的深入以及公司治理透明度的提高,尤其是流动性的不断改善,应鼓励中国企业选择在A股市场"落户"。与此同时,在新股发行重新启动之后,我们需要资产比较优质而且又集中了国有资产的精华的国企进入股市,以改变国内股市一直无法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状况。
(6)国航上市之路
  ;在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中,国航的上市时间最晚,历程也最坎坷。1998-2000 ; ; ; ; ; ; ; ; ; ; ; ; ; ; ;
年连续三年亏损,让国航首轮上市无功而返。2001年,国航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 ; ;的 ;盈利,尽管利润不足4000万元。次年,国航本部创下营业利润6.46亿元,但因 ; ; ;"4·15"空难及民航重组,上市计划再度搁浅。连续两年盈利后,在2003年,国航向股市发起新一轮冲击,终于在2004年12月16日于香港、伦敦两地同时上市。由于2004年中国民航业一路飘红,国航当时上市也被投资界认为是选择的时机。
2.当时的行业发展前景
(1)2006年发行A股之前业务回顾
2006年,公司重点从运力投入、时刻争取和航班衔接三个方面,力争全力打造北京复合枢纽、加快成都区域枢纽建设和上海国际门户建设,特别是加强北京枢纽的市场控制力,提高枢纽运营品质。
与国内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国航拥有最广泛的中国西南部航线网络,公司在该区域内的主要航线(如成都-拉萨、成都-九寨等)占有优势。2006年,公司将加强成都区域枢纽建设,积极发展高原航线,并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发南亚、东南亚重点航线。
同时,公司在上海历史悠久,目前有上海虹桥和浦东国际机场提供国内和国际客货运服务。结合上海将成为世界航空网络重要节点的发展趋势,公司将强化上海国际门户建设, ;并不断开拓欧美等国际线路。

·国航竞争能力
  国内:国航作为国内三大航空公司中竞争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国际业务和航线网络资源优势是其突出特点,2005年国内交通流量最大的20条航线上,国航拥有32.4%最高市场份额。
  国际:随着外贸进出口增长,我国国际航空(行情,论坛)客运和货邮运增长迅速,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中欧航线让国航从中受益不少 ;

·航空业
  微利行业,盈利波动大,突发性事件和航油价格波动对行业冲击大,旺盛的市场需求并未能转化为行业的盈利能力。
(2)企业自身的发展
A图.

B图.

C图.

主要会计数据
2005年
2006年
比上年增减(%)
主营业务收入
40,081,238,004
47,005,820,011
17.28
利润总额
2,558,571,777
4,865,408,358
90.16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7,067,694,168
7,398,569,874
4.68
总资产
69,061,959,812
87,117,437,291
26.14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19,840,022,241
31,239,979,582
57.46

三、上市融资历程
1.IPO(首次发行,2006年)
(1)发行计划
招股公告日期
2006-07-31
网上发行日期
2006-08-09
拟发行股数
0.00-270000.00万股
拟发行价格
2.75-2.95元/股
发行市盈率
15.54-16.67倍
发行后每股净资产
2.20元
发行后每股盈利
0.00元
发起人机构
发行方式
定向配售、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定价发行
承销方式
余额包销
拟募集资金总额
458920.00万元
预计发行费用总额
7600.40万元
预计募集资金净额
451319.60万元
每股发行费用
0.00元
拟上网发行股数
117500.00万股
拟网下配售股数
117500.00万股
定向配售股数
0.00万股
战略投资者配售股数
35000.00万股
申购代码
780111
申购简称
国航申购
(2)发行情况

网上发行日期
2006-8-9
上市日期
2006-8-18
发行方式
定向配售、网下询价配售与网上定价发行
每股面值(元)
1.000
发行量(万股)
163900.00
(3)发行结果
发行价格
2.80元/股
发行股数
163900.00万股
摊薄市盈率(发行后)
18.67倍
加权市盈率(发行前)
0.00倍
每股发行费用
0.05元
发行后每股净资产
2.20元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
458920.00万元
发行费用
7600.40万元
实际募集资金净额
451319.60万元
超额认购倍数
0.00000倍
网上实际发行数量
81950.00万股
网下实际配售数量
81950.00万股
配号总数
15382368
中签起始号码
10000001 ;
中签号公布日
2006-08-15
中签号码个数
819500.00


2. ;增发A股(2008年)
2008年,中国国航发行不多于4亿股新A股的计划获中证监批准,以A股现股价算,集资额约51亿人民币。集资所得将主要用于购买54架飞机以及补充不超过15亿元的流动资金。。截至2007年底,集团净负债同比上升22%至391亿人民币,负债比率1.2倍,为中国三大航空集团的最低水平。发行新A股令总股本扩大3.3%,摊薄效应微不足道。其母公司的持股量由51.7%降至50.03%,依然符合中央政府持有三大航空集团控股权的指引。 ;
四、上市融资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1.2006年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1)2006年末期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于2006年8月通过首次发行A股募集资金净额451,319.6万元,已累计使用216, ;360.80万元,其中本年度已使用216,360.80万元,尚未使用237,275.73万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继续用于购置20架空中客车330-200飞机, ;购置15架波音787飞机,购置10架波音737-800飞机及首都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国航配套扩建项目.公司于2006年9月通过定向增发H股募集资金净额405, ;715.23万元,已累计使用405,715.23万元,其中本年度已使用405,715.23万元,尚未使用0万元.
(2)、承诺项目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 ; ; ;币种:人民币
 ; ; ; ;A330飞机购置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969.63 ; ; ; ;
 ; ; ; ;B738飞机购置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415.37 ; ; ; ;
 ; ; ; ;B787飞机购置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192.88 ; ; ; ;
 ; ; ; ;T3航站楼基建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97.33 ; ; ; ;
 ; ; ; ;收购国泰航空股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5,715.23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3,482.43 ; ; ; ; ;
2.2007年中期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公司于2006年8月通过首次发行A股募集资金净额451,319.6万元,已累计使用451,310.20万元,其中本年度已使用237,266.30万元,尚未使用9.4万元.
3.2008年中期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
公司无募集资金或前期募集资金使用到本期的情况。
4.对公司自身发展的影响
 ; ;(1)、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
截止日期
2005-12-31
每股净资产
2.1元
每股收益
0.182元
每股现金含量
0.75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
0.9016元
固定资产合计
57,294,210,884.00元
流动资产合计
8,026,896,613.00元
资产总计
69,061,959,812.00元
长期负债合计
22,214,760,732.00元
主营业务收入
40,081,238,004.00元
财务费用
840,048,430.00元
净利润
1,709,286,955.00元

截止日期
2006-06-30
每股净资产
2.08元
每股收益
0.005元
每股现金含量
0.3224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
0.9016元
固定资产合计
59,840,565,984.00元
流动资产合计
8,538,515,294.00元
资产总计
72,058,486,640.00元
长期负债合计
22,991,204,041.00元
主营业务收入
20,865,759,370.00元
财务费用
739,020,114.00元
净利润
45,103,714.00元

截止日期
2007-06-30
每股净资产
2.3857元
每股收益
0.11元
每股现金含量
0.3162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
1.0661元
固定资产合计
61,180,949,000.00元
流动资产合计
9,664,259,000.00元
资产总计
83,605,470,000.00元
长期负债合计
26,782,054,000.00元
主营业务收入
22,744,019,000.00元
财务费用
126,794,000.00元


(2)、实施股票增发的公司在股票增发完成后并没有显著地改善业绩,有些甚至在实施增发后业绩有很大的下降;由于股本扩大,因此导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损害了长期持股老股东的利益。
(3)、从增发对股价的影响来看,增发的确是对股票价格的"利空"消息:在增发意向书公告日前的超额收益率显著为负,显示市场提前就对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资者通过用脚投票来表示对增发行为的否定。
(4)、增发价格折扣率对公告日前后11个交易日累积超额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并且不同年份对该累积超额收益率的影响也有差异。这显示出市场对股票增发的看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下降程度。关于增发公司存量资金的分析表明,增发公司拥有的平均货币资金没有明显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并不是因为缺乏货币资金才要进行增发。实际上由于增发条件的限制,往往可以进行增发的公司其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增发公司的平均闲置资金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发动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通过增发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二是由于增发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成功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不"浪费"宝贵的增发机会而进行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