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谈古论今说天穆——天津文化名镇系列


谈古论今说天穆

——话说天穆镇,请老穆草堂指教

 

谭汝为

 

天津最早的回族聚落点,是形成于明永乐年间、座落在北运河东岸河湾处的穆庄子。1950年,穆庄子(又称穆家庄)与天齐庙村合并,取二村首字命名为“天穆村”。1986年置“天穆镇”,回族居民占全镇人口的85%以上。

 

 

天齐庙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河南迁移来此的单姓定居形成村落。请咸丰年间原久居丁字沽的河南籍人周自贵迁入此地。单周两姓皆为河南籍,且都信仰佛教,遂建天齐庙。村落因此得名。

 

穆家庄建村于明代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其部将浙江杭州人穆重和与其子穆能、穆太驻兵屯垦,后在此落户,形成之聚落遂名穆庄子。以后三百年间,从江、浙、鲁、豫等地陆续迁来马、李、哈、崔、周、刘、赵、时等姓人家前来定居。随着人口的繁衍,穆庄子地界不断扩大。

 

天穆镇隶属天津市北辰区,位于北辰区中南部,毗邻中心城区,以镇政府驻地天穆村而得名。天穆镇面积30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和18个居委会,人口10余万人。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京山铁路、京浦公路纵穿南北,为通往京畿的咽喉重镇。北运河、子牙河、丰产河穿镇而过。北运河畔滦水园、御河园、娱乐园,风景秀丽宜人。改革开放以来,天穆镇已建成以京津路为轴线,集经济、文化、科教、商贸、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城镇。

 


 

天穆镇民俗文化浓郁,各民族和谐相处,安居乐业。天穆村清真北寺是天津市最早的伊斯兰宗教建筑和活动场所。造型独特的天穆南清真寺是民族文化建筑的典范。这两座市级重点文物建筑,与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相映生辉。日前,天穆镇通过了国家环保部的考核验收,成为北辰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环境优美镇。

 

 

天穆村历代先贤,曾为本地区乃至为天津市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建功立业。如天津豪富家族“八大家”的“正兴德穆家”,其始祖穆兴永以兴办磨房、碾米厂起家,成为津门大粮商之一。后陆续开设“正兴德茶庄”等五家商号,成为津门著名的商家大户。其后人穆雅田继续经营的“正兴德”,发展到全盛时期,成为全国茶商中首屈一指的名店。天穆人孟少臣首倡并集资于1936年建起的中国大戏院,至今仍熠熠生辉。

 

天穆是天津市体育先进乡镇,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功勋卓著。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泳坛泰斗穆成宽就力挫群雄,为国人增光。此后几十年间,天穆先后培养出游泳名将20多人,开创了新中国的游泳事业。产生了一代“蛙王”穆祥雄,举重名将赵庆奎,滑冰女杰穆秀玲等体坛巨擘,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天穆镇文化底蕴深厚,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传统的高跷、花鼓、法鼓等民间艺术表演,迄今仍盛行不衰。成功举办多届“天穆杯”小品赛,成为天津文艺活动的亮点之一。全国文保先进人物、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穆森先生,就是土生土长的天穆人。从这位80后学者身上,可以窥见人杰地灵的天穆传统文化积淀,对年轻一代的学风滋养和道德培育。

 

天穆镇于1997年率先进入明星小康乡镇行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乡镇”、“全国最佳乡镇”和天津市“乡镇之星”称号。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共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