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SIC)应用解决方案


                  

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SIC)应用解决方案
——寻求定点医院技术应用合作 共建糖尿病防治体系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卫科教发〔2008〕2号)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糖尿病管理模式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操作手册的通知》(卫疾控慢病便函〔2009〕103号)的精神,就三级医疗网(县、乡镇、卫生室)的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简称“SIC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内容如下:
 
一、糖尿病SIC技术应用背景
糖尿病SIC技术,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尊永(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专家发明,7年来,经过在全国100多家医院的820多名医生和1210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定点医院上报数据统计)做试点应用该技术项目,总体上,使其治疗达标率由现在一般常规治疗的2 O%提高到6 O~8 0%,定点医院糖尿病科室建设得到了系统提升,定点医院的糖尿病诊疗收入平均提高3-5倍。通过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SIC)应用项目指导组(简称“糖尿病SIC技术项目指导组”)发起,组织和整合糖尿病防治专家资源,选择优秀糖尿病适宜卫生技术项目,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已经形成综防综治的效果,定点医院的糖尿病科研与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糖尿病SIC技术应用条件和原则
定点医院应具备的“三基”条件:(一)糖尿病科室具体软硬件条件,如糖尿病诊疗医院不少于2名,血红蛋白检测仪、胰岛素泵等设备基本齐全。(二)年诊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少于800人次;(三)年度用于糖尿病技术应用项目引进、糖尿病科研、继续教育学习等支出不少5万元。
定点医院引进技术项目应遵守“五不”原则:(一)不以短期挂牌和短期宣传为手段,应以治疗结果和科教水平提升为目标;(二)不以继续教育的一次性走穴、走过场为目的,任何形式主义的走穴、不深入贯彻和跟踪技术实施都很难使定点医院取得成功;(三)不以追求暴利为目的,主要是促进糖尿病科室管理、专科建设、技术项目的长期应用,扩大医院就诊总人次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四)不崇拜任何医学专家和偶像,只唯专、只唯实、只唯用,通过技术应用的自我学习和技术改进为指南,以强化糖尿病科室(或内科、内分泌科)技术消化和吸收为宗旨。(五)不怕对个体化医疗、患者管理和医后服务的烦琐,通过患者的指标和数据实现个体化诊疗,是提升诊疗技术水平的关键。
符合条件医院,请提交《定点医院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申请表》和《糖尿病技术合作协议》快递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见附件1
 
三、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阶段
(一)糖尿病SIC技术初始化实施阶段
实施要求:3个月完成。
实施步骤:
1、医生自我学习阶段
周期一般为:1个月;SIC项目指导组下发给医生教材,一般为5套教材(每套教材有6本培训资料)。考核标准:届时由专家提供电子版试卷,对接受SIC技术应用的医生进行笔试考核,如果整体合格,可以安排现场培训和辅导。
2、专家现场培训和辅导阶段
周期一般为:连续3天或5天,2名专家。内容:手把手指导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细节和要点,从定量疗法衍生到针灸、药物足疗等疗法。期间,提供给定点医院的医生培训和病人教育光盘30个,并提供1套包括治疗、评价、预测疾病的非常实用的糖尿病软件。考核标准:科室组织自我考核,以实操规范化为标准。
(二)糖尿病SIC技术的应用的后续阶段
1、糖尿病SIC技术的应用检查和现场跟踪阶段
2、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的科研活动与专家交流阶段
注:后续阶段主要根据医院开展和应用糖尿病SIC技术的实际情况,如果确定操作实施,另行商量。
 
四、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专家
刘尊永,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未来研究会医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CIFC糖尿病国际合作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老年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糖尿病协会理事。糖尿病SIC技术发明人和项目发起人。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主任。
其他直接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执行专家根据专家的时间灵活性,待项目实施前确定日程。
 
五、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简介
(一)糖尿病SIC技术介绍
 1、糖尿病SIC技术思路
(1) 采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个性化治疗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吸取UKPDS等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糖尿病SIC治疗。
(2)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十高一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凝、高脂肪肝、高尿酸、高尿微量白蛋白、高炎症反应、高胰岛素血症、高体重,免疫力低下)。该糖尿病SIC治疗全新模式不仅仅严格控制血糖,而是严格控制患者的“十高一低”。
(3)以糖尿病教育、心理治疗为统帅,饮食治疗为基础,运动治疗为手段,药物治疗为关键,病情监测为保证,实施量化饮食治疗、量化运动治疗和饮食-运动-药物互动的精细化治疗。实现治疗规范化,管理病人科学化,使糖尿病治疗达到国际治疗标准(亚洲-西太平洋地区治疗控制标准)。
    (4)通过医生连续全方位的诊疗和督导,使病人花最少钱得到最佳的医疗服务。
    (5)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2、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目标
    (1)开展全方位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使糖尿病患者走出诊疗误区。
    (2)对糖尿病患者行SIC治疗,使其治疗达标(亚洲-西太平洋地区糖尿病控制目标)率由现在一般常规治疗的2 O%提高到6 O~8 0%。
    (3)强调个性化服务,强调病人的积极参与。医生和患者密切配合形成新型的医患关系。
    (4)通过技术培训和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治疗的实践,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基层医院的知名度和信任度。为基层医院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造血系统。
    (5)实现“医后服务”、首诊负责制。即患者由第一次诊疗后,将继续得到全面、持续的诊疗服务,甚至终生的医疗服务。
(6)分析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
3、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特点
(1)由现在常规治疗转为SIC治疗,即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十高一低”。
    (2)实行饮食-运动-药物互动的精细化治疗。
    (3)实现以“医”养“医”,体现诊疗技术的价值。
    (4)为基层医院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造血模式)。
    (5)形成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联合治疗的新模式。
4、糖尿病SIC技术关键要素——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解决方案
(1)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SIC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目标
用最科学、专业的技术建立本院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规范管理模式!
用最经济的方法培养、建设本院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专业管理团队!
■用最有效的手段丰富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科室盈利能力,打造特色专科!
■用最先进的技术创建危险因素评定-监测预警-胰岛功能评价!
(2)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SIC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背景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防治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工作范围广,接触面宽,既要与患者打交道,又要接触众多的科室和医护人员;既要做大量的诊疗业务工作,又要做众多的管理、咨询和跟踪服务工作。这就要求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科室的医护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
有鉴于此,多家北京著名三级甲医院、糖尿病综合防治计划项目组和北京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合作,集成糖尿病临床医学、营养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专家智慧,形成《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专家诊疗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科室诊疗水平和档次的系统解决方案和以糖尿病患者为核心的全方位管理的医患互动平台。
(3)糖尿病SIC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介绍(略)
(4)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解决方案特点
■全面引入北京著名三级甲等医院《系统教育---系统监测---系统治疗》的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治疗模式,与软件配套的系统治疗模式门诊诊疗手册、住院管理规范,以及完整的医生培训教材、案例教学和健康教育课件及光盘,可帮助医院再现三甲医院先进的防治管理模式,形成低投入、高疗效特色专科项目;
■解决方案集成了糖尿病综合防治计划项目组的核心防治理念,建立了“量化饮食治疗、量化运动治疗与合理用药”三者互动的多元医学诊疗机制,和极具操作性的病人实施计划;
■解决方案体现了北京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组的系统诊疗思想,数据记录、危险因素评定、互动治疗、干预与监测预警、持续管理、胰岛功能评价等多功能为一体,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系统、连续、规范的诊疗服务;
■解决方案的软件也体现了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不仅能自动生成门诊诊疗病人的统计报表,患者的各种指标的变化趋势及量表;而且能提供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全息诊断报告、部分并发症发病危险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评价报告,并自动给出患者膳食处方-运动处方-药物治疗建议。使原来神秘的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方案为病人所理解和接受,既弥补了传统医疗手段的不足,又实现了更加健康的业务增长模式;
■解决方案,集医院管理系统与患者自我管理系统于一体,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一个大型糖尿病预防、诊疗控制网;一方面使医院实现“医院——社区——患者”网络化管理,同时,又可为普通患者提供个性化的、VIP式的医疗服务。
(5)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的两个“互动”
    糖尿病全新治疗模式是为提高基层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一、二级医院)糖尿病的诊疗水平而设立的。该项目的推广主要是以基层医院为主。以基层医院为基地,综合性医院为指导形成综合治疗网络,提高治疗糖尿病的达标率。诊疗能实现二个互动:
    第一,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互动。综合性医院专家负责制订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基层医院负责实施,督导患者真正按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综合性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进行指导。基层医院负责糖尿病人的常规治疗和管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的病情控制不理想或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慢性并发症)应及时送到综合性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包括住院治疗)。综合性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人治疗出院后,转送基层医院继续治疗,开展“医后服务”,形成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互动网络
    第二,医生和病人的互动。基层医院选派优秀的医生和护士负责治疗和管理糖尿病病人。医护人员要做病人的知心朋友、病人信赖的医生,医患互相配合,建立新型的医患互动关系。糖尿病SIC技术治疗全新模式是经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在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开展的试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成果已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医师杂志》、《中华现代医学杂志》、《中国处方药杂志》、《中华全科医学》等期刊发表)
 
(二)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在定点医院的实践
1、实践内容
(1)采取集中培训、分散指导的原则对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糖尿病SIC治疗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
(2)建立热线电话对基层医生和患者进行咨询指导。
(3)选择糖尿病SIC治疗全新模式综合防治工作开展较好的医院作为示范点:
(4)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和分享信息。
(5)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宽带传输技术,建立远程医疗网络系统以及教育和培训网络系统,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的技术培训。
 (6)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围绕糖尿病SIC治疗开展研讨、培训等。
2、应用范围
面向全国基层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包括县、乡镇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一、二级医院。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单位, 中等发达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院由于普遍缺乏专门的糖尿病专科医务人员,在糖尿病防治工作方面处于劣势。通过糖尿病防治新模式的开展,建立若干诊疗示范医院、定点基地,帮助糖尿病医疗水平低的医院建立糖尿病专科门诊、科室,培养相关医务人员,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
目前,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示范医院有:北京医星医院安徽阜阳医院
3、社区糖尿病SIC技术应用定点医院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表1: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好转率及药费下降比较
 
病例人数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药费
好转例数
控制好转率(%)
好转例数
控制好转率(%)
药费下降(元/月)
药费下降率(%)
项目治疗组
25
9
56
14
70
93.88
28.3
普通治疗组
25
1
6
6
27
2.4**
1.67**
 
注:*依据亚太地区控制标准,“良好”和“一般”为控制好转。
**上升的医疗费用。
 
      表2:12例病人SIC治疗前后血糖平均值的比较
编号
空腹血糖(mmol/L)
2h空腹血糖(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降低率(%)
治疗前
治疗后 
降低率(%)
1
9.23
5.05
45.29
12.00
9.40
21.67
2
21.00
10.10
51.90
24.90
14.70
40.96
3
9.50
5.50
42.11
12.20
10.02
16.23
4
16.40
7.30
55.49
16.30
9.90
33.13
5
8.70
4.70
45.98
12.30
7.60
38.21
6
10.05
6.60
34.33
17.80
10.20
42.70
7
11.30
6.10
46.02
13.30
9.60
27.82
8
13.80
5.70
58.70
14.20
10.60
25.35
9
7.39
5.50
31.66
12.20
9.00
26.23
10
8.60
4.70
45.35
11.70
10.00
14.53
11
8.20
4.30
47.56
14.70
9.60
46.22
12
14.40
5.10
64.58
18.00
9.80
45.56
均值
11.55
5.85
49.35
14.96
10.03
32.95
 
表3:SIC治疗和普通治疗组前后参数比较
 
 
年龄
BMI
腰围
(cm)
空腹血糖(mmol/L)
TC
(mmol/L)
TG
(mmol/L)
HDL-C
(mmol/L)
GHbA1c
(%)
SIC治疗组(158例)
初选数据
60.3
(±8.2)
24.4
(±2.6)
86.7
(±10.2)
9.49
(±3.04)
5.79
(±1.32)
1.94
(±1.86)
1.29
(±0.46)
8.78
(±1.21)
治疗后
60.3
(±8.2)
23.7
(±2.38)
84.0
(±9.07)
6.42
(±1.63)
5.35
(±1.06)
1.71
(±1.51)
1.41
(±0.42)
7.79
(±1.13)
普通治疗组(142例)
初选数据
62.6
(±9.3)
23.9
(±2.7)
85.2
(±9.7)
9.75
(±3.31)
5.59
(±1.49)
2.01
(±0.79)
1.24
(±0.56)
9.01
(±1.85)
治疗后
62.6
(±9.3)
23.4
(±2.55)
83.7
(±9.69)
7.60
(±1.59)
5.07
(±1.09)
1.78
(±0.80)
1.36
(±0.55)
9.31
(±1.73)
 
 
六、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推广与实施
(一)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发起方职能
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是由多名糖尿病专家发起的非政府非法人的技术指导组织,旨在通过糖尿病技术推广建立定点医院(或协作医院)的防治联盟网络,提高糖尿病防治的整体水平。该项目指导组负责落实糖尿病项目实施进度及各项技术实施细节。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负责对定点合作医院的技术指导和科教服务落实。
(二)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宣传
1、免费接洽到北京市的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的示范(或定点)医院观摩。自理食宿行、邀请专家等发生费用。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示范医院有:北京医星医院安徽阜阳医院
2、定点医院可以邀请专家到定点医院开展针对医生、患者的1天示教宣传活动,发生费用(食宿行及课金等)由定点医院承担。
(三)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联系方式:
 
 
 
戴天岩   副主任
手机:13051069337 电话:010-67179579,qq:104974415
通讯地址: 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7号,100061-36分箱,
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指导组;
通讯邮编:100061
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附件1:
定点医院糖尿病SIC技术应用申请表
医院名称
 
医院等级
 
说细地址
 
科室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邮编
 
业务指标
单位
前年度实绩
上年度实绩
本年度实绩
(截止   月份)
年糖尿病诊疗总收入
万元
 
 
 
年度糖尿病门诊量
万人
 
 
 
年住院人次
万人
 
 
 
病床总数
 
 
 
糖尿病医务人员总数
 
 
 
科室医务人员总数
 
申请单位意见
 
 
(盖章)     
   月   日   
备注
 
 
 
 
注:以上主要填写糖尿病科室(或内分泌、内科)的各类指标,该表格由科室负责人签字或科室盖章即可。
    请另外提交科室负责人简介以及参加糖尿病SIC技术应用项目的医生名单(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