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魔兽》之十一:戒网瘾集中营


    网游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是极其不利的。沉迷于网游半年以上,智商会有明显的下降;若是沉迷网游3年,智商将下降10%,也就是说,智力90的正常孩子玩网游3年,就会变成弱智。——反网瘾专家陶宏开
 

    其实,在网游玩家和社会舆论进行道德博弈中,最可怕的并非魔兽毒品论这一大帽子,而是一度甚嚣尘上的网瘾弱智论(陶宏开提出)和网瘾精神病(陶然等制定),让整个社会对网瘾问题,对网络游戏所导致的未成年人负面社会影响极为恐惧。而通过媒体报道,不难发现这一网瘾恐怖主义背后的利益链接。特别是,时下戒除网瘾已悄然成为了一门拥有300多家机构、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而由此出现的对未成年人的损害,让人不禁要思考,到底是网瘾对未成年精神上的伤害大,还是戒网瘾对未成年人精神和肉体上的迫害直接。
 

戒网瘾戒出的利益链
 

    光说大道理不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先让我们看看陶宏开自己在东方卫视采访中如何描述戒网瘾乱象的,或许更有说服力。
 

    乱象一:暴力治网瘾---这些所谓的机构,他为了降低成本,他们雇佣的所有的人都是资质非常低的,工资也不高的,社会的闲散人员,打孩子谁不会打?拳打脚踢,用戒尺、用鞭子,谁都会打,他们哪里会顾及这些后果。
 

    乱象二:电击治网瘾---有一个女孩子,被送进去两次。十几分钟,从打父母到向父母下跪忏悔,就十几分钟。当时我不理解,但是看到后面我就理解了。把你孩子抬进去,一个小黑床。就放在小黑床上,四个孩子按着四肢,一个孩子把头部,一个孩子拿个毛巾对她的嘴巴。杨永信就坐在头部那个地方,两个手拿着电击棒,很轻柔的问,孩子你上网吗?孩子还没有开口,毛巾下去了,把嘴巴捂住,电击上去,孩子浑身在颤抖。我都惊呆了。
 

    乱象三:注射治网瘾---一个16岁的孩子,也是网瘾,,他父亲看到广告、报道,说陶然是中国青少年戒除网瘾基地,就把孩子送进去了。去了几个月以后,孩子打电话、写信承认自己错了,还写了学习计划,让父母很高兴,把他接回来了。孩子一进门就指着父母说,我告诉你们,从今天起我活着就是为了你们痛苦,我永远不会上学,我永远不会结婚,我要你们断子绝孙……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
 

    网瘾治疗成“圈钱”---宁波的戒毒所是中药戒网瘾,北京陶然是西药戒网瘾,杨永信是电击戒网瘾,还有是戒尺戒网瘾,杭州训练军校是鞭子戒网瘾,四川是催眠戒网瘾,各种怪现象都出来了。陶然那里孩子一个月是9600元,而且规定最少三个半月。他说他收治了三千多个,随便一乘就是一亿多人民币。杨永信那里是基本费是六千块钱一个月,他里面会有很多罚款,而且你出院的时候要交保证金六千,你孩子以后再来这个钱才能算,不然的话钱就归他们得了。就是钱钱钱,什么电击戒网瘾,统统是谎言,目的就是圈钱。
 

    作为反网瘾专家,陶宏开对戒网瘾学校的批评其实可以视作是对时下戒网瘾问题的一个最好注脚。但换位思考一下,恰恰也正是如陶宏开这样的专家一味的在媒体上炮轰网瘾,并用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站不住脚的言论来进行佐证,才导致了戒网瘾学校这一乱象的生根。
 

    其实,在目前来说,医学界依旧没有一个标准来认定网瘾到底算多大的一个病,而且说实在的,也没有明确的治疗网瘾的办法。这就造成了一个乱局。网瘾治疗学校和医院一夜之间,遍地开花,不需要任何条件,也不需要特别多的医疗手段。通过军训、体罚、电击疗法等等来自网瘾戒除中心的消息层出不穷,而高收费、高利润和高复发等消息,也从没断绝。在很多人看来,戒除网瘾其实不是一个公益事业,而是一个利益事业。
 

    这就让戒除网瘾中心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单位,也因此当网瘾精神病的提法被公之于众之时,早前成名的戒网瘾专家们开始神经紧张了,因为一旦网瘾精神病被确定,那么收治网瘾“患者”就只能在医院中,而同时网瘾中心也就不再具备治疗资格,也就断了财源,这也就导致了当网瘾精神病被提出之时,本身处在同一战壕的一部分反网瘾专家对网瘾精神病提法的严重愤慨。
 

公益乎?商业乎?
 

    而时至今日,网瘾戒除问题依旧是一个迷局。而戒除网瘾的方法则再次被众人所非议。是不是靠电击真的能治愈网瘾呢?这些都没有明确的临床结果和可以信服的数据。可这样一个对治疗网瘾问题还不具备确凿证据的手段,却被一次又一次的应用在所谓的患者身上,这有理由让人担心了。网瘾治疗太过不规范,网瘾治疗太过商业化,这些都成为了网瘾问题新的症结。
 

    恰恰因为有利益存在,致使戒网瘾学校和医疗机构(其中不少都是社会上大名鼎鼎的反网瘾专家如杨永信和陶然等开办)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治疗手法也千奇百怪,而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来戒除网瘾,这些专家开始在社会上不断的散布网瘾威胁论,并将一个又一个《魔兽世界》当靶子打,从而在社会舆论上树立游戏有害、网瘾有罪、有瘾必治的惯性思维。据媒体报道,最新的靶子是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批评网游《摩尔庄园》,以至于网络暴民将愤怒指向了朝闻天下的百度贴吧,而媒体则不加辨别的以“小网友组团爆吧”为题进行报道,让人们将网络暴民再一次同玩家联系在一起,并且同低龄化的小网友挂上钩,使得网瘾问题再一次被掀起风波,其妖魔化程度更甚于铜须门。当然,媒体也看到了戒网瘾学校的乱象,然而这可以说是电击治网瘾这一极端的治疗方法被网民揭露和广西网瘾少年邓森山[ 邓森山(1993年—2009年8月2日),广西资源县人,一名初三学生,男。初三时因迷恋网络,假期到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接受训练试图戒掉网瘾,却在十几个小时后训练营中死亡,全身满是伤痕。]在戒网瘾学校被殴打死亡这一血的代价换来的。
 

    《魔兽世界》乃至众多网络游戏,成为网瘾问题的代名词,其实更多还是利益使然,因为有巨大的利益可得,《魔兽世界》成为了毒品,因为有巨大利益存在,每一个玩游戏的人都成为了吸食毒品者,需要反网瘾专家这样的“神”来拯救。选择做沉默的羔羊等待拯救还是发出自己的声音被当作网络暴民而被指责?这是个问题。
要真正了解《魔兽世界》是不是毒品,还是对魔兽世界进行一番了解吧,去探究一下《魔兽世界》这一“毒品”的魅力。(张书乐)

 

已更新章节点击即可阅读,欢迎批评指正

《榜样魔兽》之十一:戒网瘾集中营 - 张书乐 - 武当派张三丰的疯言疯语

目   

引言 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已更新)

第一部分 无公害魔兽

第一章谁妖魔化了魔兽

一 “毒品”大论战(已更新)

二 沉默的大多数(已更新)

三 “宅男宅女”的诞生(已更新)

四 魔兽玩家群体特征(已更新)

五 多大才成年?(已更新)

 

第二章 “黑锅”从这里诞生

一 忽然一夜搜索来(已更新)

二 罗生门2.0(已更新)

三 惰性思维铸铁案(已更新)

四 网络暴民≠魔兽玩家(已更新)

五 戒网瘾集中营

 

第三章 团结的“瘾君子”

一 够简单才够好玩

二 吉尼斯纪录:3分37秒

三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四 团结就是力量

五 别把六度当萝卜

 

第四章 别把文化当“毒品”

一 冲破文化壁垒

二 不仅仅只是讲故事

三 向迈克·杰克逊致敬

四 杂取种种文明的“杂种”

五 入侵虚拟 选举也疯狂

六 二十年的轮回

七 人性化的游戏生活

附:《魔兽世界》 现实世界的投影

 

第二部分 暴雪狼道

第五章 坚忍造就卓越

一成功源于幸运?

二 坚忍的跳票之王

三 为何非在旺季卖?

四 壮士断腕 放弃更需要勇气

五 做品牌而不做名牌

附:暴雪娱乐游戏产品年表

 

第六章 非常狼团队

一 打破历史周期律

二 不会玩游戏的不要

三 游戏不仅是工作

四 创造团队而不是神

五 不缺人才缺玩家

 

第七章 狼群造就口碑神话

一 狼群战术

二 成功不可复制

三 不差钱的义务宣传员

四 口碑营销的完胜

 

第八章副本狼道本诈

一暴雪的阳谋

二 狡诈植根于自信之上

三 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四 副本控制是门学问

五 无尽的任务

六 造神的阳谋

 

第九章 插件 异化的食物链

一 打破创新性瓶颈

二 互联网创造众包机会

三 合法“外挂”

四 全球程序员的义务劳动

附:《魔兽世界》成功的十条经验

 

第三部分 “赢”销中国

第十章 逐“兽”中原

一 、九城网易鏖战决战魔兽之巅

二 凭什么选九城?

三 为何赢在中国?

 

第十一章 可乐战争

一 可乐改写游戏规则

二 首战失利

三 找准切入点

四 网吧全面“提速”

五 不是联合那么简单

 

第十二章 外挂战争

一 生存还是毁灭

二 嗜血的幽灵

三 750美元威慑战

四 宁可错杀一千

五 外挂终结者

 

第十三章 周边之战

一 石器时代的游戏周边

二 给周边一点文化

三 不被山寨的周边

四 周边的第三条道路

 

第十四章 一些思考

思考一:别陷入网游“性”营销

思考二:衰败的游戏网游代言

思考三:原创网游 别太有文化

思考四:该树立品牌了

 

后记:写给艾泽拉斯大陆以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