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感人的澳门街景


温馨感人的澳门街景

丁启阵

 

十二年前,我奉派到澳门某学院做了一年客座教员。回到北京之后,曾写过多篇怀念澳门生活的小文章,均发表在《澳门日报》副刊上。其中一篇,我回忆了自己在澳门所见三件小事。其中两件小事的描述文字,照录如下:

 

小事之一:鸡蛋卖法。鸡蛋当然可以有不同的卖法,曾听说“云南十八怪”,其中有一怪是“鸡蛋成串卖”。在北京却远没有这般有趣,都是成堆卖,每个摊贩面前,鸡蛋、鸭蛋、松花蛋、咸鸭蛋,或者一筐一筐一字排开,或者一堆一堆金字塔似的叠着。买卖过程不过是,在买者“一看二问(看个头,问价钱)”之后,蛋贩伸出一只手,五根手指一次能抓起三四个蛋,置诸秤盘。然后,装袋,付钱,走人。初到澳门,在三盏灯一带买菜,看到每个蛋摊都悬着一盏白炽灯,除了有人买蛋时,蛋贩得称重收款之外,好像总忙于一件事情:取过一个蛋,双手一窝,凑至灯泡边一照,然后放在一边。神情专注,动作麻利。好奇之余,有些不解。后来想想,才明白那是一种质量检查,为的是不售坏蛋给顾客。因为之前没有见过,也因为感动于蛋贩的敬业精神,我有好几次,站在旁边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工夫。我发现,那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头与手的一上一下肯定很累,老那么对着灯光照看,眼睛必定也不好受。我看到的蛋贩都是年轻男子,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戴着啤酒瓶底似的黑框眼镜。

小事之二:人比车大。在北京十多年,我早就习惯于车比人大的行路规则了,即,不论是通衢大街还是曲径小巷,车人争道,总是车子优先的,决无行人优先之事。至少,十余年里,我一次也没有遇到有人停了车让我先过马路的事情。刚到澳门时,因为不习惯靠左行走,每每在十字路口陷于犹豫不决、举脚不定的困境。也正因此,我便多次得到行人优先的待遇。驾车者有华人亦有洋人,停车示意让我先行,手势果断,表情友善。表面看去,似乎是北京驾车人都有万机待理,急着赶路,很有时间观念。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独白很可能是:我有车,说明我比你牛,因此你得让我先走。如今,北京的大街小巷,自行车道乃至人行道都塞满了各种汽车,步行者快要丧失走出家门的资格了。面对如此现实,澳门驾车人那些“请你先走”的手势,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澳门生活美好的回忆。

——摘自拙著《惑年心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原题《澳门所见几件小事》,文字略有改动。

 

两年前,我应邀担任澳门文学大奖赛评委,赴澳参加评选、颁奖活动期间,澳门写作学会副会长、《澳门日报》副刊部主任、女作家林中英(汤梅笑),竟然还说起我这篇文章中描写街市上蛋贩对着灯泡作质量检查的段落。我估计,她之所以多年之后仍然清楚记得(一份每天都出一整版副刊的报纸的文学编辑,一年得看多少文章啊)这一情节,主要原因可能是,我的大惊小怪,在她看来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文章见报距今已十年有余,世间事物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方面甚至可以用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去形容。但是,居澳期间那曾经感动过我的这两件小事,今天想起来,我仍然觉得挺温馨,很感动!

                                                          20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