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别过河拆桥



应对危机别过河拆桥



怎样减少广东贫富差距呢?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学术带头人、九三学社的王卫红说,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集体上交了一份提案,建议适当限制外省劳工(12日南方都市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2/0212_17_1007123.shtml

九三学社广东省委提议借鉴香港、新加坡经验,通过增加收费的办法来达到限制外省劳工,减轻广东人口、财政、治安等方面负担的目的。其依据之一就是,每年有约240万的外来劳工子女在广东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仅校舍建设每年就要投入100亿元左右,另外至少需要10亿元的教工投入,这对省政府财政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为应对金融海啸给经济发展、劳工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各地都在开动脑筋,集聚智慧,积极寻求破解难题、化解危机之策,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在这方面的探索以及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通过高收费将外省务工拒之于门外的动议,虽可以理解,但值得商榷。

其一,经济的萧条首当其冲地带来劳动力的严重过剩,作为政府首先应该想方设法化解就业矛盾,解决群众务工难、吃饭难,努力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人为地限制、阻止外来工就业,显然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不相符合。

其二,该提案仅仅算了外省民工给广东省的教育等方面增加的负担账,却没有算广大的外来民工此前在促进广东经济腾飞上的贡献账。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不千方百计去安抚这些曾经的建设功臣,而是甩包袱,试图简单地一推了之,难避过河拆桥之嫌。

其三,广东省是劳动力流动最为开放的省份,曾经为此出台过不少鼓励政策,并从中获取巨大受益。此时限制省外劳工,不单是开放政策的一种倒退,不可避免地给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给其他各地的就业赞成巨大压力,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共度时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