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网羞耻到上网文明的思维转变


十几年前,笔者曾感言,别贬低上网者、互联网从业者。我们这些作平面媒体者如果不去了解接受网络这种现代媒体出现存在的价值,别看你现在名气有多大,到时你照样会在传播界失去地位。未来社会谁掌握了网络,谁就会掌握了传播世界;谁会走入了网络这个特殊的世界,谁就长上了新的思维和灵魂的翅膀,有助于在事业上获得财富。

网络在我国走过的历程中存在这样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个存在于网络论坛、专栏和聊天室里有着根本性文化思维的转变的现象,是什么呢?

 

思维意识杂谈

从上网羞耻到上网文明的思维转变

艾君/

 

十几年前,本博主艾君与新闻界朋友们交流时曾坦言:别贬低上网者、互联网从业者。我们这些作平面媒体者如果不去了解接受网络这种现代媒体出现存在的价值,别看你现在名气有多大,到时你照样会在传播界失去地位。

那个时候,笔者曾预言,认为未来社会谁掌握了网络,谁就会掌握了传播世界;谁利用和走入了网络这个特殊的社会,谁就长上了思维和灵魂新的翅膀,会有助于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这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文化发展理念对腐朽陈旧理念和思维的挑战。

生活在现代社会,要想成为现代人在对待新事物就不能保有传统守旧理念和思维模式去看待和认识网络这种新事物。新事物出现了并存在了就自然有其合理性和产生的时代意义,就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存在的社会价值。

笔者网络生涯也有十几年,在京城文艺圈、新闻圈也算是比较早的“换笔体验者”。从1995年开始换笔写作到1996年用win95开始了体验网络世界的畅游。当有了qq、博客的时候也是比较早进行交流和体验者。哈哈,所以现代许多圈内朋友还奇怪笔者为何会有好几个“5位数、6位数、7位数的qq号呢,可惜被网络高手给盗走了好几个。不过笔者也很感谢这些网络高手,因为是他们让笔者学会了网络保护的重要。这段小插曲,罗嗦了,哈!应该说,笔者对网络世界的现象和发展轨迹并不陌生,也亲眼目睹和体会了网络世界发生的奇形怪事,也时常感悟到网络的发展与自己知识的不足而带来的困惑。

如果你也是比较早涉猎网络者就会发现网络存在这样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存在于网络论坛、专栏和交流有根本性的文化思维的转变现象。

最初的网络世界出现在网络论坛、专栏、聊天室的文化现象是:孩子、学生用实名注册较多,而成人、名流几乎都用匿名注册。为何呢?

因为网络这种新生事物许多人,尤其是领导们对它的认识比较狭隘,也很肤浅,认为上网就是看黄色东东,就是不务正业,开始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所以,成人、名流是不敢承认自己上网的,注册也自然都是匿名了;而80后的孩子们、学生们当时没有受社会文化约束,自我保护防卫意识也没有那么差,自然都会用真名注册。

当时代的脉搏走入了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传统思维领导的退役和懂得网络、熟悉网络年轻一代领导的接班,互联网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其独特便利的传播作用得到了社会真正的重视。电子化办公的推广,互联网的文化的形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最有影响力、最有朝气的一种文化主流现象。而这个时期网络世界出现在网络论坛、专栏、聊天室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孩子、学生用匿名注册较多了,而成人、名流用实名注册出现高潮。这种转变为何呢?

网络是一个特殊的虚拟世界,网络这种新生事物自然也会被一些心术不正又掌握高科技技术者利用,出现的一些网络低俗文化对孩子、学生思维意识起到了腐蚀作用,另外,一些网络骗局的频繁发生,防卫意识较差的孩子、学生为了自我保护在家长、老师的教导干预下便学会用匿名注册。而这个时期的成人、名人流行实名注册的目的实际有多样化,细想想,大多数出于作品、观点的自我保护和扬名为首要出发点,当然也有一些人士以实名注册为了与社会工作交流方便自然需要实名注册。保护心态者,明白网络这种传媒对转载、拿来显得很容易造成发表作品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的特点,所以出于作品、观点的自我保护意识只有以实名或平面媒体发稿时惯用笔名注册;也有一些人出于成名心切想借助网络来展示自我,以达到扬名的宣传效果,因而实名注册也成为必然;另外,一些社会名流、领导实名注册的目的主要是出于工作交流方便之目的。

无论如何看待网络,实际上网络在我国走过的十几年风风雨雨,形成了许多特殊的网络社会的文化现象和转变,这些文化现象有待相关人士作深层探讨和研究。这是个特殊的领域和世界,网络世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它在每时每刻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冲击者意识,它所表现出的强大的传播作用,正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也在影响着社会的走势和人生的价值观。忽视对这种网络社会文化的研究,将无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文明价值观的形成。

记得七八年前,有报纸编辑约笔者稿件,笔者让其告诉我信箱,要用电子信箱传过去。他说那不行的,我们老总昨天还开会下令:“上级有指示互联网的稿子一律不准用!”当时笔者好纳闷就解释,上级是有精神慎用互联网的稿子,但谁也从来没有干涉过不许网络来传稿。那编辑为难地说:“你还是用传真传吧,用网络传过来也会被老总毙掉的。”

“传真都可以,网络传过去后你自己打印一份签发别告诉不就得了!”笔者辩护道。那编辑很为难说一旦被老总知道会处理的等等。

这种现象,实际退回七八年前,像那家报社老总所犯的机械主义错误的报刊社头头们不在少数。一些用纸质办公习惯了的报刊老总们思维相当陈旧,对新知识接受很慢,知识短缺造成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像将那种类似于传真性质的作者网络传稿混同于“网络上转发稿”的笑话比比皆是。

今日,当互联网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存在价值和认识社会和世界的能力的时候,当无纸化办公成为社会普遍推行和认可的一种办公手段的时候,当计算机、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已经成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必需品的时候,那些老总所抱有的传统思维和观念已经被社会所淘汰,也许回想起来那时行为也不会脸红,因为那个时代与其为伍者不在少数。

十几年前,笔者和同事们交流时就曾感言:别贬低网络,我们这些作平面媒体者如果不去了解接受网络这种现代媒体出现存在的价值,别看你现在名气有多大,你也照样在传播界失去你的地位。当电视刚刚在我国出现还并不普及的时候,尽管听觉和视觉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已经预示着广播这种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会日落西山;当互联网这种媒体诞生的时候,其比电视更具有丰富和实用性视觉和听觉的特点,等于已经提前宣判了电视这种传媒的死缓,不信吗?等着瞧!

十几年前,笔者和朋友们交流时就预言:别贬低上网者、互联网从业者。记住,我敢说未来社会谁掌握了网络(严格意义讲“手机传媒”实际属网络的类别),谁就会掌握者传播世界;谁利用和走入了网络社会,谁就长上了思维和灵魂的翅膀,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我想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时代文化发展对腐朽陈旧理念和思维的挑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洞察世界,开阔思维、增长知识,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学习实践的另一个特殊的世界。能接受人类新的时代文明理念就是对科学发展观以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最好注释和理解。(艾君/2009216日草于北京天苇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