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新〈劳动法〉的人想的未免太简单了--倒逼才能改革


  稍微懂点经济规律的人都知道,如果所有企业都增加了工人的收入,那么作为消费者的工人消费能力也会增强,企业增加的成本完全可以转嫁给消费者,增加社会保障实际上就是增加了消费者的潜在支出能力,如果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实际上还受益于消费者支出能力的增强,而且企业多支出的1元钱社会保障实际上能够创造多于1元钱的消费支出,比如医保,没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得病,所以每个人都要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说最终社会总医疗费用是1万亿的话,那么可能有5万亿被居民储蓄起来,以备医疗之用,如果有了全面的保障,那么居民就可能把4万亿储蓄花掉,这样就增加了极为可观的消费需求。(这种理论其实不少学者已经提了好多年了,不过,不到紧要关头,政府是不会改革的)。

   但是中国情况不同,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中国增加社会保障,增强内需,增加了国内消费者的支出能力,但是并不会增加国外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而现今又面临出口压力,自然,出口企业是成本提高,消费萎缩双重压力,当然要反对劳动法了,因为劳动法对他们确实一点好处都没有。

   但是劳动保障该不该要呢,内部消费能力要不要提升呢??当然要提升,但是,现在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增加企业的成本会给企业雪上加霜,会加速企业倒闭,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目前面临的是需求萎缩为主,正如同汇率贬值对出口帮助不大,企业成本降低对出口有帮助,但是作用也不大。当然,在国外需求稳定的时候,中国向国外的产业转移开始的时候,这个时候成本导致的失业会大大增加,所以,不能为了国外消费者而牺牲国内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但是出口行业又牵涉到大量的就业,不能不救,最合理的办法就是政府拿钱出来为企业减税,既建立了社会安全网,又不增加企业负担。

   出台劳动法的时机掌握的非常好,让中国工人享受到了甜头,就象给小孩糖果一样,你不让他看见糖果,他不会闹腾你,如果你把糖果给了他,再想从他手里抢回来,他会玩命折腾你。中国工人也一样,先给了一个劳动法的糖果,然后是大规模的失业,糖果是不能收回去的,失业也不能不顾,这时候庞大的失业人口就是倒逼政府掏自己兜里的钱的时候了。政府每年各种收入接近10万亿,救助这些血汗工厂是没任何问题的。

   没有危机,别妄想有什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