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业收入:伊利中报营业收入为115亿,三季度末为191亿,三鹿事件发生在9月12日,也就是说该事件影响了第三季度的近一个月时间,9月份伊利的销售状况应该是最差的,而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76亿,也就是说两个多月76亿元的销售收入是个什么概念?
2、营业利润:市场上有很多种推测,有的说全年盈利达到负的二三十亿,有的说光伊利、蒙牛就有上百亿元损失,大家用头脑想想,可能吗?首先看伊利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额为46亿元,毛利率约为28%,也就是说,即使伊利在今年第四季度一分钱也没销售,并且生产维持去年第四季度水平,其第四季度的生产成本也仅为33亿,这整个季度生产的产品全部列为存货,也才只有33亿的存货,如果销售在第四季度按整个乳制品行业的七、八成计算,其新增的存货也只有10亿不到。很显然,如果销售跟不上的话,产量也会相应下降的,其生产成本(包括原料价格下降不少)也会相应下降的。整个乳制品行业并不代表伊利的水平,因为整个乳制品行业里的三鹿这一大块已经停产了,并且伊利等大型企业的恢复好于整体水平,显然,正常的会计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是不应该计提太多的(异常的人为因素就不好考虑了)。另外,公司说采购了上亿元的检测设备,这个是不能作为费用列支的,而只能作为固定资产逐年摊销。
3、减税方面:为了推进内蒙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免征乳制品生产企业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地方税。地方税光是营业税这一块按销售额3至5%计算,伊利减轻多少负担?增值税地方分成一块又有多少?作为税负最重的伊利股份还有其他地方税全免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4、预期:蒙牛特仑苏出事,直接导致了消费对蒙牛品牌的不信任,那么,真正的高端乳制品除了伊利还有谁?目前国外品牌奶粉不断被暴质量安全问题,逐渐使国内消费者在对待国产与进口品牌的认识上更加客观了。再加上伊利等大型国产品牌严格的质量管理,伊利作为国内当然的乳制品龙头还是很有想像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