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创应对金融危机新模式
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6期刊文说,中国三千多万人口的直辖市重庆开创新模式应对金融危机。重庆的创新思维既汲取沿海经验,又回避风险,成为中国抗击金融危机的新路径。
重庆新模式的内涵是:城乡统筹,加快城镇化,实施农村居民低保制度等;照顾民生,继续实施低税率政策,首创购房退个人所得税政策等;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内需促经济增长,内销市场占工业产值九成;既汲取了沿海地区的经验,又回避了风险。中国沿海地区遭受金融危机影响令出口受挫、经济下滑,重庆却能逆市而起。今年全国经济要保八,重庆提出了GDP要保持百分之十二的增长率,超过全国四个百分点。
在2008年四月份重庆就推出六条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对流动资金的贴息贷款;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对出口创汇进行一定的补助;对煤炭、电力市场的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对一些要素市场的扶持措施。
重庆模式的特点就是“统筹”、“兼顾”,这个城市有明显的内陆环境特征,又集大城市、大山区、大农村并存的二元架构特点,既有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又有很落后的农村地区。京、津、沪的金融中心都有各自的特点,北京是首都,金融机构要与中央机构联络,北京成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的金融中心;上海没有那么多金融机构的总部,却是具有各种金融要素的市场,股票、债券、票据市场,银行间的资金拆借市场,还有石油、黄金等期货交易市场,要素市场集聚是上海金融市场的特征。身处内陆的重庆,既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总部,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国家级要素市场。重庆政府分析,除了银行证券保险,一般意义上做大规模以外,更有可能的是汇聚主流金融业务之外,中国正在崛起的六种小金融机构,如各种担保公司、各种小额借贷公司、各种小私募基金公司、各种风险投资基金的公司、各种信托公司、各种租赁公司等。黄奇帆说:“重庆有可能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六种中小型金融机构集聚的高地,这就是我们定位并推进的金融中心。”目前,重庆已有五十二个经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中数量最多;现有七十二家担保公司,集聚了70亿资本金。重庆也积极推进租赁、信托公司的业务,或者私募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等。
重庆战略地位重要,中央支持力度大,近几年来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城市,重庆基础设施完善后,注意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端服务业,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重庆模式更具有样板意义。
重庆开创应对金融危机新模式
评论
编辑推荐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