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博友问


                                    答博友问

                                      

                                        何天恩/文

 2009年3月26日12:41:01

 

你是怎么理解这些问题的:
(1)如何理解: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2)如何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经营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企业要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铁面无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是手段性的;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是目的性的;
(5)如何理解:员工是自私的——利害关系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员工是自觉的——精神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
(6)一方面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另一方面企业教育员工做企业的主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7)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几乎人人都认为不公平,你认为公平的标准是什么? 
(8)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工作不快乐。你认为工作怎样才能够快乐呢? 
(9)现实中的激励基本上就是物质刺激,企业文化如何改变 “物质刺激=激励”的行为主义模式? 
(10)现实中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控制——少数人控制多数人,在人们追求自主的前提下,这样的控制模式能够成功吗?管理能够变成一种服务吗?管理者愿意做造就别人的“英雄”事业吗? 
 

 

最近,“企业文化诊断学”创始人,博友曹政军先生向我提出了上述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十个疑难问题,未知朋友的用意是什么,念及所提的问题具有非常的代表性,当是朋友间的正常交流和学习,现予答复如下,权当抛砖引玉,仅供交流参考。

 

(1)如何理解: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诚信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前者应是企业一应贯之的宗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有偏废、疏漏的可能发生,是企业立身、生存、发展的唯一根本,没有任何可以替代的第二理由。盈利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之一,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是多样的,实现社会价值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因此,盈利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的,如果因大多数人的需求,或社会特殊时期的需要,而适当地让利于社会,不但与企业存在和发展不产生矛盾,而且,是企业存在于社会所必须做的牺牲和锻炼。

 

(2)如何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经营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永恒不变的,与企业经营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前后语法并不矛盾。前者的“永恒不变”指的是正向的、恪守的、积极的、始终如一的价值理念态度、禀性。后者的“变化而变化”指的是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发展观。

 

(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企业要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铁面无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以人为本——企业要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管理”,说的是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方式方法。“铁面无私——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讲的是企业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制度的原则和宗旨。前后不存在矛盾问题。

 

(4)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管理方法之一,它是手段性的;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是目的性的;

: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是企业、员工、社会的共同诉求;企业文化不是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而是企业价值组成的主要成分。

 

(5)如何理解:员工是自私的——利害关系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员工是自觉的——精神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

:“员工是自私的”和“员工是自觉的”反映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符号矛盾存在的基本原理的,也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证明企业文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因为,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根本措施之一:精神激励需要的只有企业文化。

 

(6)一方面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另一方面企业教育员工做企业的主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员工认为自己是打工的”是员工的自我意识或自我角色定位,“企业教育员工做企业的主人”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表达的一个诉求。两者并不矛盾,这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局限,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匮乏的原因。

 

(7)每个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在不断地提高,但与此同时,几乎人人都认为不公平,你认为公平的标准是什么? 
公平的标准是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

 

(8)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只是谋生,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工作不快乐。你认为工作怎样才能够快乐呢?

:“工作只是谋生”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按照企业文化理论解释,工作除了谋生、生存以为,还应该有其它的目的和愿望,如:实现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等。如果工作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为更多的人谋取幸福,那么,这样的工作必将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是快乐的。

 

(9)现实中的激励基本上就是物质刺激,企业文化如何改变 “物质刺激=激励”的行为主义模式? 
:“现实中的激励基本上就是物质刺激”是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表现,“物质刺激=激励”是原始的企业管理认识水平。企业文化主张的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员工的主人公责任感,在员工的主人公意识面前,物质刺激是扶助性,不是万能的。

 

 

(10)现实中的管理基本上就是控制——少数人控制多数人,在人们追求自主的前提下,这样的控制模式能够成功吗?管理能够变成一种服务吗?管理者愿意做造就别人的“英雄”事业吗 
:管理就是控制的概念是错误的,控制是管理的目的和方法之一,管理的全部含义应该是“控制”和“理顺”。控制是客观意识,是制度的严肃性,流程的死板性,程序的井然性;理顺是主观的,是交流、服务、沟通、调整、完善,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根据企业文化理论原理,以控制的意识实施管理是错误的、低效能的、往往是很难持续发展的,大多是要失败的。管理的大部分含义应该解释为服务,管理者在造就别人的同时也在造就自己,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