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纪委监察局近期印发了加强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议题相关、可合并的会议要合并召开。今年机关会议要在去年基础上压缩20%。要简化会议程序,开短会,说短话。全市性会议不超过1.5小时,机关内部会议不超过1小时;领导讲话不超过15分钟。会场安排和布置要简洁大方、讲求实用,机关内部一般性会议不再挂横幅、摆桌签和鲜花,不介绍与会领导。(3月30日《京报网-北京日报》)
可以这么说,北京市的这个规定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实实在在能够部分转变机关作风的规定,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能够很好地予以落实,必将逐步让所开的会能够起到实效,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抑制当前机关充满“假、大、空”而造成的不诚信形象,重塑政府机关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小时候听老人说“共产党会多,国民党税多”时,还不是很懂得其中的道理,可随着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亲身参与的诸多政治学习会议、业务学习会议、作风整顿会议等,才更加深切地理解了老人的这些话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去机关办事,却经常会被告知“办事人员开会去了”;即便找到了负责接待的人,他也会让你“等会儿”,也就是要等会议开完才能帮你办事。如果您要问这开的是什么会议,那多半是在召开如何“为人民办实事”这样的会议。有的机关甚至公开发布通知:某某工作日政治学习,不处理业务。
没听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定期组织公务人员参加政治学习,可人家的腐败现象却没有中国那么严重。公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也应该在业余时间进行,不能占用为纳税人服务的时间。
说实在的,笔者一直反对机关过多且冗长的各种会议。一些在台上慷慨激昂、高调反腐的领导,往往就是本单位最大的腐败分子;一些领导颠三倒四的讲话,完全是因为自己拥有了一定的地位,台下的与会者不得不忍受着;那些由秘书捉刀、没有丝毫新意的冗长发言,台下打瞌睡、开小会也就变得十分自然;台上过多空洞无物的讲话,台下听不听其实并不影响工作、更不会影响自己做人,到不到会也就显得无关紧要。过多的会议,也令那些直接面对老百姓、需要“做实事”的人感到厌倦。
我们不时地得知某某官员因开会打瞌睡作检讨,甚至被要求“引咎辞职”,可这些人往往也是无辜的;近期更是有“开封指导漯河工作”的笑话。其实,中国因开会而出现的丑闻还有很多。
正因为以上种种弊端,各地都在不断地整顿会风。可传统的整顿,只是要求台下听话,却没有对台上有任何触动。
此次北京市纪委监察部门出台的这个《方案》,则是一个罕见的针对台上的会风整治措施。“领导讲话不超过15分钟”必将促使领导讲真话、讲实话,会大大增加机关的诚信度,秘书的工作量也将大大减轻。当然,如果北京市增加一条由秘书写讲话稿的级别限制,那些喜欢在台上显摆、台下人越多越高兴的官员也将越来越少。
如果一个“机关内部会议不超过1小时”,估计就不会有多少人不遵守会议秩序了;如果“领导讲话不超过15分钟”,再在会场上打瞌睡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推荐导读
还有多少贪官在“裸体做官”?
副职如妻妾,助理如丫鬟
副部级嫖妓逾百,米凤君或将再破吉尼斯
黄松有“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有兴趣”?
由陈同海被“双规”,凸显中央反腐决心
贪官缘何愿共享情妇?
孙瑜案昭示,反腐需要统战情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