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流第二十七章、知青往事



    第二十七章、知青往事
    灿烂的阳光照耀得人心里暖暖的,李汪洋送走了农民老汉后独自在公司院落里和各科室转了一圈,他先看了看样品室里边的陈列商品,然后又走马观花似的看着那些稀奇古典的东西,当他看到业务员们都在忘我无私地工作时他觉得十分满意,这是极其少有的工作现象。如果所有的人都有这种精神,公司的变化就会大大地朝前迈进一大步,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不难实现。
    李汪洋心里高兴就回到了经理室,他想抓紧时间好好整理一下这几天的工作思路,公司目前正在开展一场批零合一的活动,这是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的方式他想抓紧时间进行布置。刚才他忽然看见了宁静止,心里掀起一股思旧的情绪,他真想与宁静止好好谈一谈。分别了许多年现在忽然相遇让他感慨颇多,这些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没有想到她居然就在他的眼前。
    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最甜蜜的感受莫过于爱情,最痛苦的感受也是爱情,相思之苦是刻骨铭心的。如果这是在以前李汪洋会迫不及待找宁静止好好叙谈一下往日的良别之苦,可是现在公司里面有许多事情等待他来做,有许多具体化的事情都等到他来完成,至于他只不过是等待时机稍稍从容一些时他再与宁静止谈儿女私情。
    然而,宁静止的影子总在他的眼前转悠不停,他是多么希望找宁静止好好谈一谈分开后的情况,可是公司的复杂性让他望而却步。他不可能在这里这样随时随地找她了,也不可能象当年一样与她谈笑风生了,他们的关系似是而非,他们不可能再展过去时的辉煌了,然而李汪洋的心没有变,现在他又象当年一样飞到了昔日的知青岁月中……
    二十年多前,因为李汪洋的父亲受到文革的冲击,一家人被送到乡下,于是李汪洋初中毕业后就回乡了,当时全国都掀起上山下乡的热潮中,那时他的家就住在一个穷乡僻壤,学校早在几天前就敲锣打鼓欢送他们返乡青年挑重担,从那天起,满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李汪洋精神焕发背着行李上了车。
    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就要在农村呆一辈子了,因为有父亲问题的原故他心里未免有些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流不愿与人相互理解。然而当车队即将出发时,他忽然发现车上多了一个人,这是一个女孩子,她只背了一个黄色军用挎包。她蹲在车厢角落里发抖,李汪洋看见后情不自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他询问着。“你是哪里的人?为什么坐我们的车?请你赶紧下车找自己的车队去,否则你会成为黑户。”
    所谓黑户就是没有户口,李汪洋赶她下车,可是这女孩子死活不肯下车,无奈李汪洋只好默许了。
    路上,李汪洋问女孩子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坐错了车还不肯下车?姑娘说她叫宁静止,父母都是右派,母亲早在三年前就死了,父亲至今还在监狱里她这次是偷着跑出来的。“你父亲知道你下乡吗?他同意你来这里吗?”李汪洋产生了恻隐之心,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这个女孩子,可是如果不了解情况他也不敢做主收留一个外地人,于是他问着。谁知女孩子一听李汪洋的问话她马上伤心地哭泣着:“我父亲被判决无期徒刑他是现行反革命,没有人肯养活我于是我就下乡了。”
    “你在哪里下车?”李汪洋继续问着,姑娘说:“你在哪里下车我就在哪里下车我跟定你了,只要你们肯留下我就是帮助我了,因为我是外地人也是知识青年,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队里的人了。”
    李汪洋斩钉截铁地说:“好吧,到了地方你就跟我走,有我的饭吃就有你的饭吃,我帮定你了!”
    于是李汪洋的安排下,宁静止便留在他们村子里当了一个编外知青,从此宁静止的生活有了依靠,不仅受到李汪洋的帮助也受到许多乡亲们的照顾,她每天有说有笑有滋味地生活着。知青们对这个小丫头十分喜欢,有时故弄玄虚地让她表演一个节目,宁静止便大大方方地喝起歌来,有时还来几下跳舞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