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轮行情各路资金原生态和经典操作路径


  行情潮起潮落,总是有些资金可以抄底逃顶,而其他一些资金却总是无法避免站岗的厄运。

  理财周报为你分析5大资金派别的生存之道。简单说,保险资金的风向就是大盘的风向;QFII选择做多则可能意味着政策面的利好;私募游资作风凶悍,最能激发赚钱效应,通常意味着短线机会;基金由于受申购和赎回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场外资金的态度;散户虽然资金量小,但人数庞大,对市场合力有着重要话语权。

  紧随先知先觉资金,解读资金背后的大征兆,或有助于我们在这个市场更好的生存。

  保险资金:常胜将军

  保险资金被认为是市场上永远不会亏钱的主,一般来说,保险的动向代表了政策的方向,具有极强的征兆意义。

  保险资金自2007年8月份5000点高位开始有序做空,保住了胜利果实。

  从8月8日暴跌开始至9月18日的政府救市前夜,保险资金一直保持着低量持续的净流入,累计净买入29.3亿元,出击方向主要为银行股。

  对于政策嗅觉极强的险资来说,绝不仅仅是看多大盘那么简单。果然,9月18日夜间,政府发布救市政策,保险也抓住了大盘疯狂上涨的几天进行短线减仓。9月22日至24日,保险资金分别净流出26.34亿、14.64亿、17.90亿元。

  短暂的流出后,保险资金重新进入建仓期。其中大盘见底1664.93点的10月28日当天,各路资金只有保险保持净流入,当日流入1.6亿元。

  QFII:坐拥超额信息

  与保险资金类似的是,QFII同样以准确的判断和超额信息领先市场一步。

  2008年4月1日至4月23日,各路资金保持净流入的除了保险,就是QFII,其流入金额高达164.72亿元,10倍于保险资金。不过QFII并没有能够及时出逃,从4月24日至印花税行情见顶的5月6日,QFII成为除私募外唯一保持净流入的席位资金,净流入2.7亿元。

  随着大盘的大幅下挫,QFII同样选择了坚定的净流出,9月1日至9月18日,QFII净流出17.1亿元,并没有能够在“9?19”行情中占到便宜。

  随着外围股市的羸弱,QFII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大幅抛压使他们几乎错过了年末A股一拨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

  显然,QFII在善于判断和拥有丰富超额信息的同时,同样是容易受到惊吓。这使得它们在与保险资金的比拼中落于下风。

  基金:追涨杀跌原动力

  对于市场的另一个主力基金来说,本轮大熊市的操作则乏善可陈。2007年,基金出于业绩排名和不断增加的申购资金考虑,普遍保持了高仓位,这给他们在本轮熊市持续的大幅杀跌埋下伏笔。

  政策面上,基金完全踏空了2008年的两次救市行情。4月1日至4月23日,在券商自营、保险和QFII同时保持净流入的情况下,基金独自杀跌,净流出377.9亿元;9月1日至9月18日,基金再次流出23.2亿元。

  基金踏空了印花税行情,它们的选择是为其他资金高位接盘。印花税行情在2008年5月6日见顶,而基金当月却流入89.2亿元,并在中国石油(601857)上与保险资金来了次真刀真枪。

  从5月20日至6月2日,基金在10个交易日净买入中国石油13.46亿元,而保险资金则单向卖出了7.86亿元的中石油。

  后来的走势很快为双方的这次对话分出了胜负。6月3日,招商、南方、大成、光大保德信等基金公司联合绞杀重组复牌的中国联通(600050),大盘随之迎来10连阴,而前期接盘的基金也全线套牢。

  同样,他们在最近的反弹行情中也显得后知后觉,2008年10月份与11月份,基金合计净流出52.4亿元。不过他们在12月份及时翻多,单月净流入96.1亿元。

  私募游资:击鼓传花好手

  2008年的市场尽管惨淡,但游资们却留下了一个个经典之作。4月份与9月份的政策利好,游资没有能够提前抄底。但对于各种社会热点,游资的炒作力度不可谓不大。

  奥运概念股、农业龙头股、4万亿受益股,游资击鼓传花游戏玩得风生水起。江海证券深圳宝安南路全程参与了隆平高科(000998.SZ)的炒作,西藏证券成都营业部开启了太行水泥(600553.SH)的9个涨停之旅。

  一旦他们确认了行情,游资们要比其他各路资金更敢于下重手。尽管由于炒作以短线为主,买入的同时通常伴随着卖出。但整个11月,私募游资还是成为了唯一保持净流入的席位类别,净流入7000万余元。

  散户:威力同样不可小视

  无疑,散户是市场中的弱势群体,信息源、资金量上大大受制于主力资金,在2008年的整体表现更像追涨杀跌,谈不上抄底逃顶。不过,尽管资金量不大,但散户的能量却是无穷的。

  2008年4月29日,宏达股份(600331.SH)从跌停板上一跃而起,最终上涨8.24%,当天的公开信息显示大小非和机构盘踞着卖盘前5 名,共计卖出18亿元,而买盘第一不过买入3725.9万元。

  这就是市场合力的可怕。

  2008年底对中小板的炒作是对市场合力的最好解释,也是散户的得意之作。由于中小板流通盘通常在1亿股左右,不利大资金进出,这成为了散户财富的战场。东方雨虹(002271.SZ)、川大智胜(002253.SZ)在新高频创的同时,公开信息却显示买盘第一通常只在300万元左右,有时不到100万的买盘都可以上榜公开信息。显然,几百万的单一买盘无法让东方雨虹上涨接近4倍,散户在其背后的作用不可忽视。

  各资金派别经典操作

  保险最佳操作:5000点开始减仓,2008年6月份对抗基金,取得完胜。奥运暴跌后重新进入建仓期,“9?19”救市中成为先知先觉资金,9月22日、23日、24日三天短线出仓58.9亿元,随后再次进入建仓期。

  最差操作:2008年2月1日,大秦铁路(601006.SH)90907.70万限售股解禁,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人寿和平安人寿旗下资金接盘被套。

  QFII最佳操作:4月份印花税下调的前两天,中金上海淮海中路和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合计买入21亿元,分列席位买入的第1和第4位。

  最差操作:10月28日中金上海淮海中路在中国平安(601318)上单日卖出11.57亿元,砸出中国平安的历史最低点。

  基金最佳操作:本轮行情多次参与短线操作,收获颇丰,重新树立公开信息中“机构专用”的溢价效应。

  最差操作:2007年下半年疯狂建仓,大肆推崇一线股的“价值”,买出6124.04的历史大顶。

  私募游资最佳操作:敏锐把握4万亿行情,接力太行水泥(600553.SH)、中路股份(600818)连续9个涨停,狂拉中小板,激发赚钱效应,撬动大盘。

  最差操作:6月3日,著名游资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等投入十几亿元资金杀入中国联通,遭遇机构绞杀,损失惨重。

  散户最佳操作:本轮行情中对机构少驻扎的中小板进行了轧空行动,一路买高。

  最差操作:参与4月29日宏达股份(600331.SH)的开板行动,封停9月19日的*ST金果(000722.SZ)、*ST泰格(000409.SZ)。

  大小非最佳操作:鑫富药业(002019)原监事吴采莲女士2008年1月15日前以均价50.33元/股卖出鑫富药业226.70万股。

  最差操作:2008年12月26日,金风科技(002202.SZ)4.97亿股限售股解禁,遭遇机构轧空,金风科技随后一路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