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毕征
以春运“四个大兵”为原型的雕塑作品 《九天九夜》 记者 张伟清 摄 |
本报讯 (记者毕征)在有关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春运“四个大兵”为原型的雕塑作品《九天九夜》最快有望于本月底落成,进驻广州雕塑公园。昨日下午,广州日报社、越秀区区委、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与创作者许鸿飞齐聚广州雕塑公园召开现场会,对《九天九夜》的安放地点进行遴选。
初定址雕塑公园入口处
在实地考察了几处候选方案后,各单位负责人现场商定,选址公园入口广场最左侧一处背山朝门的位置。不日将组织雕塑的底座施工和作品进场,以尽快让其与市民见面。
许鸿飞向记者透露,这幅雕塑作品的名字“九天九夜”来自中国美术大师黄永玉的提议。许鸿飞告诉记者,他还特地制作了10尊作品小样,其中大部分已被收藏家收藏。许鸿飞还特意向广州日报社赠送了一尊小样永久珍藏,作为其个人对本报发掘出这一宝贵瞬间的致意。
“大兵”雕塑浑然天成
昨日上午,在许鸿飞位于海珠区凤阳街的雕塑工作室“石磨坊”里,记者见到了即将完成、伫立在繁华翠竹当中的玻璃钢作品原样。
“看到广州日报记者拍摄的四个子弟兵站着睡着的照片,我和很多人一样,被感动了。除去感动,这幅图景在我的眼中,就是一幅活生生的雕塑造型,简直是浑然天成。”许鸿飞表示,在广州火车站抗灾这么一个历史性的感人事件里,他们的组合造型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雕塑题材。
“再进行最后一道工艺——铸铜,作品就算大功告成了!”许鸿飞说,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他也选择了有别于以往的艺术风格来进行艺术重现。
雕像
由来
去年春运期间,在广州火车站连续奋战39个小时的4名年轻战士靠着铁栅栏站着睡着了。这个感人至深的画面被本报摄影记者敏锐地捕捉并“定格”,感动了亿万国人。经著名雕塑家许鸿飞的艺术创作,这幅画面又成了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并起名《九天九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