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原文联主席、一级作家姜孟之和电视剧本《东方大国》作者老下等在淄博进行考古采风期间,密切关注此事的鲁中晨报以《<东方大国>归故里》为题,在《闻韶》文化副刊专门发出了齐文化特稿。转载这里,也算向众网友们做个汇报——
《东方大国》归故里
——齐文化电视剧本《东方大国》作者淄博采风纪行
晨报记者 高雷 通讯员路建华
3月4日,本报报道的《“齐文化”大戏何时上演》中,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德征表示说,目前,一个名叫《东方大国》的剧本已经成形,有关部门单位正进行研究讨论,一旦通过,将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齐文化的无穷魅力,使之成为经典大戏。
这个《东方大国》的剧本是怎样的一部大戏呢,它是哪里的作者创作的,政府为何对它如此重视?3月23日本报记者借《东方大国》作者一行3人到淄博实地考察之际,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
东方大国渐入视野
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徐德征告诉记者,去年他从新浪博客上偶然看到的一部写齐文化的剧本《东方大国》,看后异常惊喜,通过网上与作者取得了联系。在交流中得知作者老下,原名李井伦,生于1940年,毕业于东北林学院,黑龙江伊春市林校教师,作协会员、剧作家。1997年因妻子突发脑出血退休,至今在家护理,老下在护理妻子之余,历时七八年呕心沥血创作了电视剧本《东方大国》,近40万字。
初稿已发在新浪博客中广泛征求意见,至今虽有多家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但因一直未到齐国故都淄博考察,没有最后定稿。老下表示,《东方大国》是以齐文化为主题,虽然手头史料很多,足以引经据典,但写了齐文化,却未到过齐国,将是极大憾事;不到淄博,不到临淄就不能定稿,就不能出版!徐主任认为一个东北人,为淄博写齐文化的剧本,而且有如此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淄博人有责任引起足够重视,并有义务对作者给予大力支持。为此,在他的多方协调下,促成了《东方大国》作者一行的淄博考察活动,《东方大国》来到淄博成为淄博文化的一个亮点。
严谨治学齐地采风
3月22日,齐国故地淄博春意融融,电视剧本《东方大国》的作者老下、伊春市原文联主席姜孟之、资深语言专家兰舟一同踏上了这块有着三千年文化传承的古老土地,深深感受到齐国故地淄博人举才荐贤,容纳百川的文化之风。
对于此行,老下说,亲自到齐国故地“考古”,他相信,齐国故地之行一定会有新收获,一定会从殉马坑、车马馆、齐国历史博物馆等大量的古迹中亲身感受到齐文化的古风深邃,一定会把齐文化的古风元素添入到最后的定稿中。
专家肯定东方大国
是日中午,正在淄博的齐文化研究专家、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山师大副校长王志民专门抽出时间,特意会见了作家一行。
王志民说,非常欢迎作家到淄博来考察。他说:“我拿到《东方大国》还没看完,但也浏览了一遍,我认为你把剧本命名为《东方大国》很成功,很贴切,很有气势。”他肯定了老下呕心创作齐文化作品的精神,肯定了作者创作“东剧”的选题思路,感谢作家付出的努力,并以专家的视角与老下进行了有关齐文化研究方面的交流,还询问了老下在创作过程中的有关情况。
王志民会见作家一行时,淄博市政协秘书长李先坤、淄博市文化产业办王志民会见作家一行时,淄博市政协秘书长李先坤、淄博市文化产业办主任徐德征陪同。徐德征还先期与作家一行共进午餐,他高度赞扬了老下的创作精神,热情欢迎作家一行齐文化采风,安排了作家一行在淄博的活动,并在交谈中创意在《百家讲坛》让老下宣讲齐文化。
感受齐国深邃古风
一个东北人,研究齐文化,创作电视剧本《东方大国》,又在齐国故地受到重视。伊春市原文联主席姜孟之对此感受颇深,他说,真是意想不到,一部电视剧本《东方大国》引起山东省、淄博市有关领导、部门和专家的如此重视,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文化精神啊!《东方大国》的作者老下,则再次发出了“我是来学习、来朝圣”的感叹!
作家一行3月23日前往临淄,在临淄区委宣传部曹部长安排下,开始深入古齐故地实地考察、论证,与当地齐文化专家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作家们对这片土地的文化有了实质性的认知,针对《东方大国》剧中不明确或不足的篇章与当地专家交换了意见。
有关《东方大国》淄博采风及其他情况,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