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住证让人趋之若鹜的玄机在于:居住证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人,可申请子女在上海就读,取得高中文凭的可参加上海卷统一高考。背后隐藏着让外来人员羡慕不已的高招现实:复旦、同济等名校的“上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上海考生的录取率越来越高,比如复旦近年来已达50%-60%。这意味着,某个考生在他户籍所在地只能上普通高校的分数,如果在上海高考,却很可能迈进复旦等知名学府。上海户口所具有的巨大教育含金量可见一斑,连它的衍生物上海居住证也跟着沾光,成了人人争抢的“绿卡”。
如果说知假买假者的居住证不予续签尚属咎由自取,那些因此受连累的真居住证持有者,可算是十足的受害者了。居住证造假系上海市职能部门人员所为,可他们造下的孽,如今却要众多考生来承担,这是什么逻辑?就算牺牲掉这些考生,上海有关部门就能遮盖住他们内部监控失灵、权力利用户籍资源肆意寻租等乱象吗?
这一事件犹如一个切片,映照出壁垒森严的户籍制度、畸形的高考区域差别、监管滞后的权力失范等纠缠、扭曲在一起的社会乱象。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什么类似户改等改革推进得如此艰难,为什么知名高校等公共资源屡屡被地方化、乃至部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