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鬼谷子《十八条戒律》的管理学解读(四)


[原创]鬼谷子《十八条戒律》的管理学解读(四)
王一博于2009年5月1日贵阳新添寨
 

       鬼谷子提出想取得难得之物,盖世之名,必须困身承志,倍味甘辛。欲达其志必须制欲,破除财色二念,用心修行。后人又提出十八条戒律:

       1.意与神会,宇众合一。 2.减欲修神。3.体认生命,恪守生活规律。4.自强新生,敬业乐群,蓄精储锐,奋发向上。5.行道济世,行狭仗义。6.温柔宽忍以待人。7.向善保定,积极进取。8.心灵纯洁。9.不自我表彰,而求整体完善。10.不居功。11.去物欲。12.珍重踏实,以智为事。13.纯朴克己,心灵专一。14.观察入微,知机用功。15.爱世救人,普渡众生。16.不囿于世俗,而能随遇而安。17.入世导化,不求享受。18.反濮归真。

 

       十、不居功。
       “不居功”是要求企业的成员,对待功劳、成绩和成果不能居为己有,功劳和成果是大家的,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员。其实,“不居功”是大智慧,人生活在人群里,居功者往往遭人嫉妒,不利于人群合作,当领导者尤忌讳如此。在企业组织流程里,一般来讲,每个岗位的设定与周围岗位环境是高度互补的,是高度协作的。成熟的企业更重视团队的协作,而非英雄主义,更不是居功的某一个人。

       十一、去物欲。
       “去物欲”是要求企业成员不仅需要物质,而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精神和员工的奉贤精神。企业员工已从机器人、经济人过渡到了社会人,事实也是如此,作为企业员工,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同时也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与环境的融洽,得到人们的尊重,在特定环境的平等地位等等。“去物欲”不是“去物”,而是去“欲”,人们对物欲的要求是无止境的,是人类的恶源,无法无限满足。而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圣洁的是高尚的,企业必须营造这个方面的需求,从而实施除了物质激励之外的精神激励,“去物欲”的目的正是在于此。

       十二、珍重踏实,以智为事。
       “珍重踏实,以智为事”是要求企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让员工一步一步跟着企业走,而且还要给善于创新、善于总结、善于发现不足、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改进工作的员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企业成员的“踏实”工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要“珍重”,这也是企业以人为本的发展过程。而“以智为事”是企业为满足个性化员工的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给予的出路和机会,实际上也同样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企业员工的能力是不能均等的,所以企业的能量分布是不均衡的;而“珍重踏实”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均等发展机会,“以智为事”则是企业最大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使企业的能量得到最大化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