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你敢把孩子送进富士康吗?
古清生
巴菲特公司回应郭台铭:对比亚迪无忧虑
昨天,也就是2009年5月5日,媒体报道,主张巴菲特投资大陆比亚迪公司的伯克希尔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芒格(Munger)3日说,他对比亚迪公司与公司领导人王传福都毫无疑虑。记者在伯克希尔股东会后的记者会上提问,比亚迪被控侵害他人专利,涉嫌偷窃商业机密。芒格(Munger)回答说,他对比亚迪与其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毫无疑虑,也对比亚迪的企业伦理与能力感到“很满足”。芒格(Munger)说:”我认为这个人(王传福)正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伟大的事情。”
芒格的这个回答,估计出乎郭台铭的意料也不是他想要的,尤其是提到企业伦理与能力这样的词。比亚迪的能力当然可以视为芒格对郭台铭大谈不将比亚迪的竞争力放在眼里的回应,而提到企业伦理就是毫不客气,且是优雅然而深刻地给了郭台铭一击。在这里,芒格显而易见地以对比亚迪的企业伦理很满足给予郭台铭及公众以强烈暗示,令人回味无穷。
挑明了说,郭台铭在这一轮对竞争对手比亚迪的抹黑宣传战中,实在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尤其他将司法战场转移到香港,他认为深圳市的司法系统会袒护比亚迪,从而不能彰显正义,俺对深圳市现阶段的司法正义也不以为然,因为也没有富士康的员工打赢过对富士康的官司。但是,在郭台铭三问巴菲特的言词中,可以考察到郭台铭的个人膨胀。
作为一项投资行为,在极其老道的投资商手里,其下注之前,必然对投资对象进行通盘考察,此中包括芒格副董事长所言,企业伦理与能力。在郭台铭与王传福的商业交火中,身受重创的郭台铭试图将巴菲特拉进来,并陷巴菲特之不义,俺假设巴菲特本不是什么好鸟,但是,巴菲特并未参予郭台铭与王传福之间的角斗,巴菲特也未必要听从郭台铭的自我宣判:比亚迪窃取了富士康的商业机密并由此获利。郭台铭不是法官,富士康不什么法院。郭台铭既要陷巴菲特之不义,同时又籍此打击比亚迪汽车品牌,这个看上去比较智慧的想法,可能源于郭台名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影响力。虽然芒格在此比较君子地作出了回应,在互联网上,网友们的价值取向则一边倒地倒向了倒向了比亚迪,网易科技在网上调查投票中,网友的投票以26241票敢坐比亚迪对8593票不敢坐。更有网友尖锐地提出,郭台铭没有资格谈诚信。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郭台铭对王传福恨之入骨呢?如果芒格的判断是正确的话,则意味着郭台铭已经不看好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竞争力。因为在郭台铭抹黑比亚迪汽车之际,已经超越了他们之间的商业竞争,郭台铭并不造汽车也不给人代工汽车,他只是对比亚迪的成长充满了焦虑性恐惧。以俺个人的行外之判断,比亚迪蚕食富士康的市场仍在继续,尤其在富士康的血汗工厂诸多不彰之作为的前提下,即使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国际品牌,他们也必须考虑,他们的商品上不可以有太多的血汗,那会置他们的品牌之死地。
郭台铭,你敢把孩子送到富士康去吗?
在这里,俺倒是要反问郭台铭一句:郭台铭先生,你敢把孩子送到富士康去吗?郭台铭近得千金,出生于台湾首富之家,俺相信这孩子在金钱物质上,其前程无忧。但是,郭台铭敢把孩子送到富士康流水线上去吗?
早在2006年6月13日,富士康被英国《星期日邮报》指为“血汗工厂”。该报报道称,“苹果的旗舰产品iPod主要由富士康的女工生产,她们的月收入仅有27英镑(约合人民币387元),但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
对于在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徐志强、丘慧慧)这样写道:作为深圳富士康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18岁的赵霞(化名)每天清晨6点就起床,匆忙洗漱后,跟同屋的11个工友姐妹陆续走向马路对面的厂区吃点东西;7点半,进入装配显示器的流水线。进车间前,保安要严格检查。由于在无尘车间,她要带上厚厚的口罩,套上全身相连的隔尘服,“就像个外星人”,然后在流水线上重复装配的动作,一直到11点半。
“4个月前,我第一次进装配间,穿上这身衣服后,呼吸困难,竟晕倒了。”赵霞说:“我见过好几个跟我一样的工友,刚进来也晕倒过,有些人脸上还起过红疹。不过我现在基本适应了。”
富士康由于投产在保税区,享受着税率的优惠,深圳龙华区一位官员质疑像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对中国的意义,“我们也正在考虑”。他举例,同为高科技企业,华为2005年以460多亿元的产值,上交国家税金49亿元;而年产值高出2000亿元的富士康,在享受大量税收优惠后,“去年的财税贡献微乎其微”。
俺相信不止是郭台铭不敢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富士康流水线上去,但凡经济还过得去的人,相信也不会将孩子送到富士康去。诚然,俺不是说一个血汗工厂的老板就没有资格批评他人,郭台铭可以批评人,包括他认为窃取了他的公司机密的比亚迪。但是,郭台铭在这里简直就是自设法庭审判,并一定要将比亚迪的坏声名宣扬到海外去。他的目的不外是,既然富士康的血汗工厂声名不彰,那也一定要把比亚迪给抹黑了,因为都干了代工企业这一行,抹黑了比亚迪,在企业伦理上把比亚迪打倒,这才是郭台铭真正的目的,他要婉转地告诉那些退掉他的订单的公司,比亚迪也不咋地。郭台铭要达到这个目的,高声调质问巴菲特是一个十分讨巧办法,因为这样容易引起欧美社会的注意,我是血汗工厂,那你就是偷窃公司,如此扯平,那当然可以给富士康降减压力。
自然,这一定要选在香港之法院判决之前,如果法院一经定案不支持富士康的诉求,郭台铭的抹黑战术随之失灵。郭台铭之所以能够做到台湾之首,他的攻击法则不仅犀利,而且充满智慧。
生产线上没凳子,除少数员工外,一般操作工都必须连续12个小时站立着干活,不得说话。在公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假设在车间里设凳子并允许说话,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第一财经日报转自英国《星期日邮报》,题为“员工揭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