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成本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家对于看到的不合理现象总会用铺张浪费等词来概括。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国家政策以及各地降低行政成本的重要性,了解和理解经济学相关知识和行政管理知识,对行政成本概念进行界定和内涵予以解释,即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是必要的。

    行政成本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一)行政

      狭义的行政是指政府自身运行中的管理,广义的行政指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是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本文所讨论的行政采取广义的理解,公共行政就是现代政府出于服务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通过自身管理的途径而有效实现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二)成本

      对于这个概念,我想先跟大家谈谈什么是“经济”。对于经济的解释,网上太多太多,我认为“经济”用两个字就可以解释,那就是“成本”。所以,只要将成本理解透彻,对于一切经济活动,甚至延伸到生活中,都可处理的得心应手。成本——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三)行政成本

  关于行政成本的定义,国内学者众说纷纭。不同的理解,行政成本就有不同的内涵。据笔者归纳总结,大致有以下几种界定。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行政成本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其行政职能而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消耗的总和。行政成本发生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活动的客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行政成本的内容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要消耗的行政资源。

      (四)行政成本的特征

  与企业成本相比,行政成本具有鲜明的特征。

      1、宗旨的非赢利性

  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是一种“非市场产出”,在运行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大部分来自纳税人交纳的税收或社会公众、机构给予的捐赠,这也就决定政府在运行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投入不属于投资范畴,其提供资源不以从中获利为目的。

      2、补偿的不对等性

  行政成本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国家税款依靠强制性征收获得,国家与社会之间在这个问题上不是一种平等和自愿的交易,行政收入来源无需接受市场检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不需要公众支付任何费用或只需支付部分费用就能获得或消费的,通常不考虑所收取的费用能否弥补其发生的成本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其成本。

      3、扩张的内生性

  与企业行为相比,政府行为具有天然的垄断性,政府的垄断程度要高于任何一类垄断性企业。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由于管制的需要,为了实现阶级统治,维护社会秩序,政府采取非拒绝性手段主动施为,强制消费,如治安管制、市场稽查等;出于外部经济的考虑,政府承担那些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公共服务项目。

      以上是对于行政成本的相关理论解释,下面我们来看看网上可以搜索到的一些实例。

      1、仅2005年,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三项加起来就高达600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相当于全民义务教育投入的5倍。行政成本25年涨了87倍,何其昂贵的公务!(据3月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2、去年,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曾经狠批机关作风,广州市政务中心和进驻的窗口部门立即开展了整顿,断了外网,停了QQ,严禁无故擅自离岗和提前“开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断了网后,市政务中心有的窗口工作人员竟改用word文档看起了言情小说。

      3、安徽庐江县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上班玩牌被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