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副校长发表文章被指涉嫌抄袭 校方已证实


不是第一次发生论文抄袭事件。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层出不穷。审丑也有疲劳时。反抄袭绞尽脑汁,高校、学术界、文学界、新闻界以及时评界等反抄袭绞尽脑汁。可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潜规则盛行,抄袭之风劲吹。反抄袭真的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在穷尽一切办法之后,“学术不端行为测谎仪”横空出世。据了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一种反剽窃软件,可以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应该说,这是一个试图借助“科技手段”来反抄袭的尝试,但其功效很有限,“测谎仪”不是抵制抄袭的“克星”。

  抄袭者有着不同的动机。时评抄袭,为了发表,为了挣稿费;论文抄袭,也是为了发表,但主要为自己学术增光添彩,或毕业所需,或为评职称所用。凡抄袭者,都认定“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真理”,信奉这条原则,只是在抄袭的技巧与手段上一比高低。尽管抄袭都尚没有大声喊出“抄袭有理”、“会抄是本事”等,但心里却是这样想的。事实上,抄袭不仅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潜规则”,而是形成了一套“抄袭理论”,只是这样的“理论”尚未进行系统的定义,是一种只能意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