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东:对邹东涛老师房地产争论一事的看法
邹东涛老师是我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课程“制度经济学”的授课老师,邹老师上课总是很有激情,并且高度关注民生。近日从网络上得知邹老师成为最近房地产争论的主角,极为惊讶,但因自己论文答辩一事,便没有看细节。5月27日,邹老师参加了我的答辩,并再次提及此事,言语中颇多无奈,我便非常关注此事,找到了相关网站,看了前后所有的过程,发现邹老师并无偏激之处,更多的是年轻学者的偏激和记者为求新闻效应的断章取义,于是颇为邹老师不值,便向邹老师发了如下的信件:
邹老师:
您好,我是刘迎秋老师的学生水润东,很感谢您能来参加我的答辩,并予以通过。那天您走的匆忙,而我负责送李连仲老师,未及当面感谢,深以为憾!当天您的情绪与您给我教学时的充沛和饱满判若两人,我不知道是不是您受房地产辩论一事的影响,如果是,我想告诉您,我支持您,对于想剑走偏锋搏出位的学者和断章取义的记者,我觉得您大可不必为此伤神,我想您只要有更合适的渠道让大众了解您的想法和意图,当不会受到误解,而时间和社会总会看明白一切的。
祝您节日快乐!
水润东
2009.05.29
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邹老师的回复,随回复邹老师还发来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关注弱势群体的诗文集。
水润东同学:
谢谢你的关心。因要处理几份应急文稿,答辩的前夜基本上未睡,第二天你们答辩时就显得十分疲倦。
关于房地产辩论的事我没有当回事,网上的批判和谴责我一概不回应、博客上的骂娘一个不删除(永远不删)。因为有关这些网民并没有读完或听完我的意思,不知者不为怪吧!
房地产价格确实很高,没有任何人否认,我也不可能否认。但现在开发商的投资大多连着银行,开发商的工程大多连着劳工,如果突然国家强制性地把房地产价格打压一半,立即:(1)引发一批银行债权债务危机,甚至破产,这会比美国的次贷危机更可怕;(2)引发一批开发商和建筑商停工甚至破产;(3)引发一大批劳工下岗失业;(4)引发建材行业生产大幅度下滑,而建材行业又连带着银行和就业者;(5)房地产、建材行业的危机、下岗失业的增加与住房危机结合,又会引发更大的社会危机………所以我说“房地产价格确实很高,但如果突然强制性地把房地产价格打压一半,那会造成国家的灾难。”
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低收入者把“次贷”歌颂为“民祉、民福”,结果带来的是世界灾难,对此我说是“一个世界头号强国把金融危机的灾难‘恩赐’给全世界,强制性地让世界各国和人民为它买单。”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不能让“市场机制”解决,而应由政府解决。而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缺位,各项措施刚刚起步,远远跟不上社会需要。所以,社会骂声载道:骂开发商,骂政府,骂邹东涛。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国家与市场的博弈远远还不完善,而矛盾则集中反映在民众的骂声和怨气。对于普通民众的激情意见我十分理解,也一点也不会计较。但是,一些根本不考虑整个社会稳定、健康、协调、长远发展的“乌鸦嘴”、“偏锋”和“民粹主义”式的“学者”们,现在简直是应该“万岁”了。这真是社会的悲哀。
这使我想起了当年苏联的情况。戈尔巴乔夫在上台的时候,苏联存在着深刻的、全面的危机,党内外各个方面几乎一致拥护戈氏,认为戈氏那种激进的“新思维”能够拯救苏联,能够将苏联真正建设一个伟大的世界强国。戈氏本人也雄心勃勃地想要成为伟大苏联的伟大救星和伟大领袖,“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甚至想成为世界级的伟大领袖。但事与愿违,戈尔巴乔夫把“诺贝尔和平奖杯”还没有捧热,苏联解体了(当然这对于中国是好事,因为“北极熊”变小变弱了),而戈氏则无可奈何地惆怅下台了,怎么是这样的结果呀!我看了戈氏的一些讲话和文稿,说当代世界他最崇拜的是邓小平,这是戈氏失败后深刻反思的结果,其内涵非常清楚。
我们党和政府都应该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学者们也应该这样。但协调,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首要的民生,因为历代的社会动乱和国家分裂,总是首先把灾难“恩赐”给人民。
至于我个人有不有“民生”观念?我的家乡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我的家庭曾经在绝对贫困化中生活了三十来年。我自己倒从来没有向贫困低头、气馁和却步过,但过去几十年,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却积累了不少“为社会弱势群体鼓与呼”的诗稿,你可以看看。
这个话题还很长很多,是几句话阐述不完的。先说这些吧!
你虽然不是我名下的学生,但你一进校我就发现你很优秀,这次的论文答辩更加深了我这个印象。你一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邹东涛
2009年5月30日